• 74阅读
  • 0回复

连续三年发展速度稳定在两位数 治综合征 创新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8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江苏乡企

  连续三年发展速度稳定在两位数
治综合征 创新成绩
本报记者 顾兆农
  经历了辉煌与曲折的江苏乡镇企业,近3年来,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再次回到了一个高平台上,发展的速度持续稳定在两位数。2001年,江苏乡镇企业增加值预计2808亿元,利税总额672亿元,分别增长15%和21%。
  江苏的乡镇企业有过辉煌的历史。1995年以前,该省乡镇企业的经济指标一直居于全国的首位。创造了以集体经济为特征的“苏南模式”。然而,“九五”期间,江苏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呈大幅下滑趋势,1996年江苏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比1995年低了约20个百分点;1997年,同比又降10个百分点,有的指标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会诊”的结果是:江苏乡镇企业患的是“集体综合征”。体制的弊端,导致了产权不清,政企难分,非生产性投入、非生产人员增多等。
  随着形势的发展,江苏的同志逐步认识到,乡镇企业的发展,不应该受到什么模式的限制,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应该大胆地试。从1997年起,开始对乡镇企业进行大面积的改制。第一步,对小、微、亏的企业主要以买断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进行改制,至1998年,中小企业的改制基本到位。
  同时,江苏还注意调整乡镇企业所有制结构,加快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如今,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江苏乡镇企业增长的主体力量。乡镇企业总量当年净增额中,100%是个私企业贡献的。目前,江苏乡镇企业的改制面已达到97%。改制的结果,使产权更明晰了,政、企真正分开了。逐步实现人均有股到股权向经营层和管理者少数人手上集中。发展的“源”动力也由此调动起来,2001年,江苏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7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0亿元。
  产权的明晰,使决策更快、更准。先前拍脑袋决策之类的事情,在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中大大减少。管理的水平也因此提高了,以前非生产性人员很多,而现在,不少老板自己兼装卸工和司机等。
  对社会的贡献更大。2001年,无锡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乡镇工业占87%,乡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加8.3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全市农民人均收入55%靠乡镇企业。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乡镇工业占70%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