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农业合作化改变着福安地区的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9-22
第2版()
专栏:

农业合作化改变着福安地区的面貌
曾毓秋
在东海岸的福建省福安专区,自然条件是很复杂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都是山地。耕地大部分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只有很少的地方是山间小块平原地。自然灾害很多:春天涝,夏天旱,夏秋两季常有台风,随时都有虫灾,沿海人民还得向海潮作战,山区人民又为兽害所苦。山区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但他们一直找不到通向富裕的道路。
一九五三年春天,福安地区的共产党组织领导农民试办了十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大部分社都增了产。有三个社虽然受了严重旱灾,但也比社外农民少减产。从此,福安专区的人民开始看到了幸福的前途。一九五四年发展到一百一十个社,到秋季绝大部分社又都比社外农民增产了。柘荣县黄根乡四个社每亩田平均增产二成二,九个常年互助组每亩平均增产一成六,五个临时互助组平均增产一成二。农业合作社产量高的事实,吸引了更多的农民走到合作化的路上来。一九五四年秋到一九五五年七月,全区已有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个社。入社农户有四万一千三百一十五户。全区七百七十三个乡中,有五百六十二个乡有了农业合作社。今年农业合作社春收作物又是空前的丰收,合作化的发展正在改变着大地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
第一次长出了小麦
周宁县东山乡是个被许多山坡围绕着的山乡。这个乡从来不种小麦;可是今年这乡农业合作社的土地上第一次长出了金黄的小麦。社员们用麦子磨面过了端午节。他们看见这珍珠似的麦粒,都忍不住赞叹起来,社员陈其浦说:“毛主席给我们想的办法好,办了社,黄土变黄金,过去不种东西的山园地也种出小麦来了。”这个山区解放前受到严重的糟踏,劳动力缺乏,地种得很粗糙,有不少田园被抛荒。老年人说:“这地方地瘦人穷,种不出什么好东西来。”农民怕肥料不够,连秧田都不种作物,水田一年种一季稻谷,旱地一年种一季甘薯,冬天就闲着不种什么。去年冬天,人民政府号召农民多种一季作物。农业合作社专为这事开了会,打算利用冬闲的山园地种五十亩小麦。种麦最主要的困难是缺肥料,要种五十亩地就得五百多担肥料。山地里要积点山灰、草灰,就得跑上二、三里地。秋收后要收甘薯,晒甘薯干,如果要冬种,又要积肥,而且这些活都要抢在晴天做,这样,劳力就有困难。单门独户的农家是无法克服这种困难的。农业合作社却可以合理使用劳力,困难也就容易克服了。他们留一部分人收甘薯,抽出一些人种麦,再抽出一些人积肥,几种农活穿插进行,终于种了五十亩小麦,结果每亩平均收了八十四斤,差不多顶上了半季稻谷。
由于农业合作社带头冬种,加上农业合作社大发展,去冬今春福安专区各县普遍增加了冬种面积。全区今年春收粮食作物大麦、小麦、蚕豆、豌豆、马铃薯等大丰收,共收了三千五百万斤,比去年增产一千一百多万斤,占全区全年粮食增产任务百分之九十四。油菜也增产了一万九千多担,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八十四多。农业合作社的成绩最为突出。福安县十二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全区扩大百分之三十二点八,农业合作社却扩大了百分之二百二十七点八;油菜全区扩大了百分之六十六,农业合作社却扩大了百分之三百七十六点二;大麦全区扩大了百分之十一,农业合作社却扩大了百分之四百五十;豌豆全区扩大了百分之九十,农业合作社却扩大了百分之二百六十四点四。因为农业合作社对春收作物田间管理好,单位面积产量也比一般农民高。
山村七月谷进仓
福安县楼下乡是个山村,从来都是种的单季稻。前两年听说一个农场试种了连作稻,好多人不相信。去年春天刘奶佑互助组想试种一点。要种就先得改良土质。他们想改良王瑞喜的一亩三分田。一计算:吃饭除外,光工资就要四元八角,大家心都冷了。组员刘立春说:“现钱要这么多,那知收成究竟如何?”有的说:“万一土地不合,没收成,怎么办?”因此,就停下手了。
去年秋天,这个互助组转成了民进农业合作社,办法多起来了。社里计划二十七亩田都要改良土壤,种连作稻。春节期间,社里每天出动了几十人,给二十七亩土地挑了一千三百多担肥土,上了二十多担绿肥,插上了连作稻。多上了肥,又勤除虫、除草,全社第一季早稻共收了一百四十四担,平均每亩收了五百二十五斤。比去年种单季稻每亩多收了一百斤左右。社员高兴地说:“第一季就收这么多,加上第二季,每亩要收它九百斤或一千斤。”喜讯传遍了全村,社外农民也说:“人讲台湾稻两熟,福州六月(夏历)谷进仓,因为那地是宝地,想不到我们山沟今年也出奇事,农业合作社真有本领。”
今年全专区早稻面积扩大了几千亩,农业合作社扩大的最多。如寿宁和柘荣两个县,历来都是不种早稻的,今年却种了。寿宁全县种了二百五十二亩,农业合作社就种了二百二十九亩。柘荣县全县种了一百二十七亩,农业合作社就种了九十五亩。像这样单季改双季的新事,正不断地出现在山区里。
从缺粮到余粮
寿宁县处在高山地带,当地的农民,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当地的山高:“车岭车上天,九岭过九年。”而地块又零碎,农民说:“一把秧苗插三丘”,“岩(指田壁)高如山,田小如斗”。耕作的困难是可以想像的。在这一带,土地很少上肥,又给雨水冲刷,一天天贫瘠下去。种田人不能完全指靠土地,必须出外搞些副业才能糊口。周宁县等几个山区县,和寿宁的情况差不多。周宁县礼门乡“每年只要正月一过,男人们便出门打棕衣,做泥工去了;夏历四月间回家,耕耙过一遍土,把禾苗下到田,六月底耘一次草,又出门去了,迟的要到年底才回来。像这样种田,每亩平均产量才二百斤多一点;生产出来的粮食年年不够吃。一九五三年冬天,这个乡的池园村何德祥互助组十五户共缺粮十担。一九五四年三月,这个组有十一户组成了池园农业合作社,情况就变了。他们抽出一部分人到外边搞副业,剩下的在家搞农业,进行土地加工。山地田土只有七寸深,他们组织劳力运进四百多担土,改良了三亩五分田;又多耕耙了一次田地。 这年春天,社外农民还没回家来,社里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本来山地肥料多是积山灰,其他肥料很少,但成立起农业合作社,力量大了,肥料问题也好解决了。池园社得到国家贷款买了八头黄牛,加上社里原有的四头牛一共有了十二头牛,积了九百多担牛粪,又买了许多牛骨、粪干和肥田粉下到田里。工精料厚,庄稼长得十分肥壮。农活不紧的时候,农业合作社又同供销社订了合同,买棕片打棕衣,还帮人担挑、做工、制茶。到秋收时把账一算:副业收入比一九五三年增加一成,农业的水稻增产三成一,甘薯增产六成八。原来的缺粮户都变成了余粮户,全社共卖了五十五担余粮给国家。山区的其他农业合作社也像池园社一样,正在逐步做到加工加肥。过去只锄一遍草,施一次肥。现在许多社都做到了除二遍草,施二次肥。一九五四年全区单季稻田平均每亩不过收二百五十多斤,甘薯收一千斤。但较好的农业合作社单季稻已达到每亩收四百斤,甘薯每亩收四千斤。这就为山区生产的发展做出了榜样。
开始战胜了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山区生产的严重威胁。因为山林多被砍伐,河床又浅,这些山区在夏季差不多是一雨成涝,天晴即旱。当自然灾害突然袭击的时候,单门独户的农民是很难抗拒的。成立起农业合作社抗灾就方便多了。
宁德县石厚乡后望山,有四十九亩农地,一晴就旱,经常没收成。农民们想不出好办法,打算改种松树。这个乡的民生农业合作社成立后,找到一条荒废了三十五年的水渠,发动群众在两天内把它修好了。这条水渠有一尺深,二尺宽,四百多丈长。大家又在渠尾开了一个蓄水池。这样,三十多亩农地变成了水田,十几亩靠天水的田再不会断水了。总计可以增产粮食七千四百多斤。
福安县水田乡的地是河滩地,潮水可以达到田边的大河。潮水来时,河水涨满,可以车水灌田。但只有在潮水涨满的时间里可以车水,水位下降就不行了。因此,这段抢水的时间是十分紧张的。前锋社社长高奶凌说:“过去,车一次潮水,得请两班人,每人的工资要一块银元,每班八人,两班共十六人,就要十六块银元,这谁车得起?所以常常只得看着禾苗活活地旱死。”办了社,光景就不一样了。去年逢上秋旱,稻子都孕穗了,这是卡着脖子的旱,种田人都是十分心焦的。但是,前锋、胜利两个社的几驾水车不停地响,当大潮到来的时候,他们连夜截潮灌田,终于把田地抢救回来了。两个社都增了产。
山区生产的另一个敌人是兽害。山猪、山猴、山鸡,经常糟蹋庄稼。山猪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吃掉好几千株甘薯。一九五三年,全区仅兽害就糟蹋了三万担甘薯的收成。山区的许多农民,夜夜不睡,手里敲着竹器,吹着牛角,防备山猪来侵袭。清剿山猪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耕作同猎兽相矛盾,要经营那么一小块土地,就再也抽不出手来猎兽了。组织了农业合作社,矛盾就解决了。福安县横林乡第一农业合作社组织了一个打山猪队,盖了十五座看猪楼,在黑夜里看山猪,保庄稼。社里的庄稼就比社外农民的少受损害。因为组织起来捕灭兽害,今年全专区灭兽一千二百多头,使不少庄稼免受损害。
农忙再不误茶忙
福安专区是有名的茶叶产区。但是,过去茶叶产量低,质量差。是什么东西妨碍着茶叶产量质量的提高呢?主要原因是采茶制茶和农业生产有矛盾,而且制茶的技术性高,要有一定设备。个体农民劳力不足,资金也不足,顾了农业就顾不了茶业。“农业副业齐做好”,这是农民多年来办不到的事。福安县岭路乡新康农茶生产合作社建社第一年,农民们多年办不到的事他们就办到了。这个社共有田三百四十亩,茶园一百四十亩。全社有全、半劳力一百一十多人。办社后,他们便根据田地远近和生产需要,划分了耕作区,社员分成五个生产组,每组配备有制茶技术的二人,有农副业技术的三人。由于劳力统一使用,他们便解决了农忙茶忙的矛盾。社员谢江和有三亩茶园五亩田,去年一个人干,只顾住了犁田、播种,结果头春茶只采了百分之二十,今年入社,样样都顾到了。同时,统一经营,分工分业,不但有专人负责茶叶的初制和出卖,还动员了四十五个女社员,包干采摘茶叶。这就使社里能抽出更多的劳力去搞农业和副业。因此,今年这个社春耕及时,头春茶叶品质又是全区最好的,每担价格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六十。抽出的五个劳力在本村搞副业,收入八百零四元。乡里乡外农民看到他们副业搞得好,都惊奇地问:“你们那里来的这么多功夫?”社长刘德永回答说:“就是因为办了农茶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的好处吸引了许多农民的心,许多互助组在今年春天就有了建社的打算。有的是联组生产;有的是跟着农业合作社学,农业合作社做什么,他们也做什么。去秋今春,办起的社都比原先计划的数字多,目前更有成窝成片发展的趋势了。据初步计算,已经有一千三百六十七个互助组要求办社。福安专区的面貌将会有更大更新的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