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24
第9版(理论)
专栏: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重庆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制度建设,就是总结和概括党的领导工作和党内生活的经验教训以及规律,形成党员必须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以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党员行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的执政经验,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执政规律。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这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保证。把制度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始终坚持这一思想,并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不仅在于全党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思想统一,而且还在于这种统一是由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的组织统一和行动统一来保证的。”实践证明,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建立和巩固一整套科学、管用的制度。
  我们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自身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这是党的宝贵财富,必须继承和弘扬。但是,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党的建设本身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提供了制度创新的良好机遇。党的制度建设要根据新的形势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也要靠制度建设来推进;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要靠制度建设来坚持,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新鲜经验、新鲜做法,也要靠制度建设来规范。
  13年来党的制度建设的措施与经验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采取了许多措施,获得了许多经验,在实践和理论上把党的制度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此后,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十四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突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把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之一。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这一问题。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并一再强调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我们党进一步完善了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各级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了明显提高。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在思想建设方面,对党员和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的教育,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组织建设方面,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也需要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在作风建设方面,无论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还是不良作风的克服和纠正,除了思想教育,更有赖于党内制度的健全。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们党为此开展了大量工作。例如,在思想建设方面,各级党委建立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和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等;在组织和作风建设方面,陆续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制度。最近,又正式颁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些制度都有力地推进了党的建设。
  用制度建设推动党的经常性工作。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我们党形成了关于党内民主选举、党员民主权利行使、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生活等一系列有效的机制;在联系群众方面,我们党注意从制度建设上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不少领导机关坚持群众接待日制度、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锻炼和帮助工作的制度;在调查研究方面,十五届六中全会后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建立健全了调查研究制度;在廉政建设方面,我们党十分注意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推进党的经常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制度建设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这些年来,制度建设在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方面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解决党的干部队伍整体性新老交替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制度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对解决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等党内重要法规的颁布施行,都对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推进党的制度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和制度教育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扎扎实实地把党的制度建设推向前进。
  强化制度的权威性,严格执行党的制度。通过严格程序制定的党的制度,具有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江泽民同志指出:“当前要严格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对有章不循的要严肃批评,限期纠正,情节严重的要执行纪律。”这是推进制度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
  注意制度配套,发挥整体作用。党的制度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各项制度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制定制度一定要注意相互配套,不能相互冲突。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制度的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把各方面的制度、准则、程序、要求等规范起来,尽量减少随意、无序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制度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加强制度教育,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不通过教育形成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再好的制度也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变样。加强制度教育,要进行民主意识的教育,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进行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和执行制度的教育,进一步在全党形成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制度的良好风气;进行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教育。只有全党共同来维护和监督制度的落实,党的各项制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更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