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增强竞争力才能抓住机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26
第5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增强竞争力才能抓住机遇
吕正文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继续降低;进出口贸易总量显著增长;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规模和领域进一步扩大;我国继续改革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我国严格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并开始运用这一规则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这些变化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关键是增强产业及企业的竞争力。
  机遇,通常被理解为是一种有利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其实压力和挑战往往也是一种机遇。因为事物总是在不断出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的。没有压力和挑战的机遇,是个别的和偶然的。而压力和挑战则鞭策和促使人们去正视困难,解决矛盾,实现发展。竞争力是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增强竞争力,必须在制度安排、运行机制、技术创新、产业组织、人力资源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积极发展产权多元化的混合型经济。要努力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要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又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治理结构,形成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以市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机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内在的推动力。
  其次,高度重视发挥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客观基础,也是不同地区选择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条件。现阶段我国突出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因此,在强调推进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应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在战略性的地位,并把比较优势同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结合起来。除了劳动力成本低,资源禀赋、生产经营传统、人力资源特点等也属于比较优势的范畴。通过发挥这些比较优势,可以有效地避免各地区的结构趋同和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经济,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第三,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经营的社会化程度。由于受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和传统计划经济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我国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调整和改革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过专业化分工,人员少的小企业也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推进生产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市场调节机制深化社会分工,把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辅助性部门从生产性企业剥离出来,把只为单个企业产品配套的零部件加工车间转化为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上、为相关企业配套的专业化协作企业。同时,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技术与知识密集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四,培育和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上的差距,既有研究开发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研究开发投入将会逐步增加。但与此同时,必须进一步调整和改革科技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从发展看,科学家和工程师应主要分布在大型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主体也应是企业,科技开发的投入主要用于企业。为此,必须逐步增强企业自我积累的能力,国家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有重点地支持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