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猪城”新貌--广州市嘉禾生猪批发市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8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猪城”新貌
  ——广州市嘉禾生猪批发市场见闻
  琚志军 刘泉友
  寒冬时节,笔者走进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新市镇的广州市嘉禾生猪批发市场,见到的却是一派忙碌活跃、井然有序交易的热闹景象。
  交易大厅内,西装革履的生意人围坐在大型电子信息屏幕前,查看着显示全国各地生猪供求市场的价格行情;环境设施区里,由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生产污水处理站组成的现代化设备,将日产的近千吨污水变成了清流。
  来自四川省的吴先生说:“过去这里脚都很难落地,现在跟宾馆没什么区别了!”站在一旁的河南卢先生插话道:“信息一目了然,交易十分方便,省去了很多环节,市场服务极佳。”
  供货商把生猪送到这里,所有的点数、称重、分级、评价、质检等过程,全部由自动化系统来完成,客户在交易大厅内的电子显示屏上就可以得到所有信息。这里的生猪交易已形成了全部自动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世界“接轨”。
  创办于1995年的广州市嘉禾生猪批发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其生猪交易量已达380多万头,年交易额突破了40亿元,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被誉为“中国第一猪城”,并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定点市场。
  但是,由于该市场是在传统的生猪交易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交易量逐年增长,而一对一的简单交易方式,点多面广的市场模式,给市场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交易效率十分低下,同时也对市场及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面对传统市场存在的诸多弊端,广州市嘉禾生猪批发市场的领导们于1999年开始酝酿筹建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生猪批发市场。这个构想同时得到了省、市和白云区政府的一致支持。
  2001年4月,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广州市副市长张桂芳视察该市场后明确指示:要尽快提高市场档次。随后,广州市政府将市场建设纳入重点改造项目,不但在政策上给予了重点倾斜和支持,还专门拨款2000万元用于市场建设。经多方论证,确定了建设方案后,市场的建设者们经过日以继夜的努力,一个交易手段方便、环境达标、交易有序的现代化生猪交易市场终于落成。市场的领导告诉我们,现代化的嘉禾生猪批发市场的建设成功,不仅是一种市场经营模式的改变,而且使人们经历了一次经营理念的洗礼。
  建成后的嘉禾生猪批发市场共分电子商务、生猪栏舍、环保设施、屠宰加工、生活服务等五个区域。其中,电子商务区为三层综合楼:首层为交易大厅,设有大型电子信息屏幕,大屏幕生猪图像电视、电脑查询、银行、结算中心、控制中心一应俱全,可同时容纳600人一起交易。二层为兽医检验检疫室、药物残留测定中心,生猪交易中所需的各项检验检疫全部在这里完成,而效率比传统检验方法提高了数十倍。三层为会议室和客户休闲娱乐中心,客商们可在这里洽谈和休息。环境设施区,因采用了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使原来臭气漫天、污水横流的现象不复存在。
  专家认为,嘉禾生猪批发市场的模式,适应了未来我国专业化市场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际专业化市场建设的标准。目前,该市场已吸引来自国内15个省的生猪入场交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