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主要成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28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主要成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江泽慧
  编者按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再造秀美山川的批示精神,国家林业局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部署,组织近300名院士、专家进行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9月28日,温家宝副总理主持会议,听取了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等同志的汇报,并充分肯定了进行林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大意义和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这项战略研究是国家宏观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从宏观和战略上进一步加强研究,揭示出一些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的科学规律,提出了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和总体规划。今天,本报刊发汇报会的有关发言,介绍林业战略研究的主要成果,以飨读者。
  战略思想
  ——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生态建设是生态安全的基础,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的保障,生态文明是生态建设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严格保护天然林、野生动植物以及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积极发展人工林、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加强森林科学经营;实现木质和非木质森林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持续利用。
  战略布局
  新世纪林业发展要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为框架,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全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即以全国城镇绿化区、森林公园和周边自然保护区及典型生态区为“点”;以大江大河、主要山脉、海岸线、主干铁路公路为“线”;以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华北及中原平原地区,南方集体林地区,东南沿海热带林地区,西南高山峡谷地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等八大区为“面”。实现森林资源在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
  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资源丰富、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现代林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阶段目标:到2010年,新增森林面积314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到2020年,新增森林面积29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4%;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到2050年,新增森林面积46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战略途径
  以工程为载体,以科技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使之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跨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由目前的局部治理、整体恶化转向生态稳定、良性发展,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的粗放、低效、高耗转向集约、高效、低耗,林业科学技术由落后技术转向高新、实用技术,最终实现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大战略性问题
  (一)天然林资源保育战略问题。严格保护,积极培育,保育结合,休养生息,实现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
  (二)退耕还林战略问题。应以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与生态移民、能源建设、结构调整、乡村发展相结合,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完善相关政策,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生态效益价值补偿机制,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
  (三)荒漠化防治战略问题。荒漠化防治要以防为主,保护优先,积极治理,合理利用,恢复植被,协调发展。遵循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按照风沙化土地、水土流失、退化草原及其它退化土地治理区的布局,重点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四)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战略问题。保护、恢复和扩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实现濒危重要种质资源的充分保存与典型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维护和丰富森林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设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退田退牧还湖、还泽、还滩、还草,建立天然湿地改变用途许可制度和湿地生态监测、评估、变动报告制度,保护和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栖息地。
  (五)科技发展战略问题。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大幅度提高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把林业新科技革命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途径,建设高效、集约、持续的现代林业。
  (六)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林业发展战略问题。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使林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
  (七)城市林业发展战略问题。加快城市林业发展步伐,建设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使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由单一绿化型向生态绿化型转变。
  (八)植被建设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战略问题。
  充分发挥森林植被在涵养水源、调节水量、改善水质中的作用,保证生态用水,建设为生态服务的水利配套设施。
  (九)森林灾害防治战略问题。森林灾害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林灾害防治方针,加强国家和地方森林灾害防治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危机处理和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减少和控制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的危害及损失,确保森林健康与安全。
  (十)林业产业发展战略问题。以商品林的大发展带动林业产业的大发展,以林产加工业的大发展带动森林资源培育业的大发展,以森林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森林服务业的大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森林产品及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十大对策与建议
  (一)生态建设指标列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森林生态产品及服务是重要的公共产品。要积极加强森林生态效益及成本评估和核算指标体系建设,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林业投入机制。根据林业的公益性特征,国家应加大对林业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林业投入体系。
  (三)对林业实行轻税赋政策。对林业实行税收鼓励政策,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赋和有利于林业发展的原则,确立合理的林业税目、税基和税率。
  (四)改革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抓住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历史性机遇,推进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公益林建设也可以实行公有民营或民有民营,培育和规范活立木市场。
  (六)大力推进林业新科技革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七)实行积极的生态移民政策。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和因植被破坏,使当地居民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生态极度脆弱区,政府应实行积极的生态移民政策。
  (八)积极推进林业国际合作进程。新世纪的林业发展,必须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我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
  (九)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在新时期我国生态建设进程中,应把增强国民生态文明意识列入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十)建立与林业建设任务和管理职能相适应的体制。当前我国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已由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行政管理部门也随之由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转为执法监管、公共服务、宏观调控的部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