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开发类转为企业公益类压缩编制科研机构改革快马加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29
第10版(科技)
专栏:

  开发类转为企业公益类压缩编制
科研机构改革快马加鞭
  本报记者任建民
  目前,国家启动第二批107个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工作,标志着我国的科研体制改革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至此,我国科研机构分类改革进展顺利,踏上了快马加鞭的新征程。
  开发类机构全部转制为企业
  1999年,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原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开始企业化转制,一年后,建设部等11个部门所属134个科研机构实施向企业化转制,去年底完成工商注册。至此,国务院部门属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已基本完成。
  据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介绍,今年科技部对转制科研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牵头又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表明,转制三年来成效显著。
  转制院所的运行机制实现了重大调整,其中37个院所完成了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有色院、钢研院、西北稀有材料院、西南化工院、长沙矿冶院等10多家科研机构的骨干企业成功上市,一批转制科研机构的企业进入上市评审程序。原信息产业部所属武汉邮科院转制后,加快了股份制改造步伐,其控股企业前不久上市,一次募集资金16亿元。
  转制科研机构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去年转制科研机构实现总收入是转制前的1.5倍;实现利润达到2.6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转制前产值多年徘徊在1亿多元,转制第二年总收入达到4.5亿元。
  转制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去年转制科研机构科研经费总额为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上海化工院转制后获得科研经费达到转制前的7倍。
  转制后职工收入增幅连年接近20%,人才队伍结构和稳定情况趋于好转。中国农机院不仅解决了职工住房问题,而且有不少职工购买了私人轿车。
  改革的变化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观念上。转制后,钢铁研究总院缺一个财务总监,“只要能找到,年薪40万都行!”这种待遇,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在转制前是不可想象的。
  公益类机构改革已过半程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工作自去年开始实施。去年11月,国土资源部等4个部门所属98个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工作率先启动实施。加上此次第二批启动改革工作的107个公益类科研机构,我国启动改革的公益类科研机构已达到205个,涉及13个部门,占国务院22个部门所属265个科研机构的3/4。其余9个部门的机构改革今年底前可形成改革方案。
  公益类科研机构实施的是分类改革,一部分转为企业,保留按非营利机构管理的也缩减编制80%以上。改革实施一年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通过扶植新兴学科,淘汰落后学科,主攻方向更为明确。各院所通过择优竞争,面向院所内外遴选优秀人才进入科研岗位,人才层次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中国气象局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院所长,8个专业所中,5位来自气象部门之外,2位来自海外。
  今年以来,各院所通过竞争获得的纵向科研任务经费和去年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长。适当拉大了收入档次,气象科学院科研人员的收入差距达到了6倍,机构活力大大增强。
  地方院所改革全面启动
  不久前,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研究所所长方宣钧用334万多元买下该研究所,使其成为海南首家彻底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国有科研院所。
  地方科研机构的转制在全国加快了节奏。今年上半年统计,全国省属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980多个,有660个完成了工商注册。北京、上海、宁夏、天津等13个省市区开发类科研机构全部转制。地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工作也在积极推进,科技部选择广东、宁夏和沈阳三地开展了改革试点。
  一个沿海城市集中了20家海洋类研究所,一个内陆城市拥有14家小麦育种研究单位。这是公益类科研机构重复、人浮于事的典型写照。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公益类科研机构不改革没有活路。对具备条件进入市场的院所要转制为科技企业,对确需政府支持的科研机构,在转变机制和分流人员的基础上,国家提高投入强度,大幅度提高公益类院所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改革启动以来,财政部以改革专项启动费对改革给予大力支持,在去年增加1.1亿元科学事业费的基础上,今年将增加2.5亿元。徐冠华表示,在今后的科研基础条件大平台建设、重大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相关基金项目中,都要坚持与改革相结合,对改革效果明显的科研院所给予倾斜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