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中医治疗痔瘘经验的传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9-24
第3版()
专栏:

中医治疗痔瘘经验的传播
柏生
在北京传播中医治疗痔瘘经验的重庆痔瘘医疗小组,用枯痔疗法治疗痔疮、用挂线疗法治疗瘘管,取得了优异的治疗成绩。由于这种治疗方法比西医用手术疗法割治痔瘘有显著的优点,人们对它的广泛应用和传播非常重视。最近,这个医疗小组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来自苏联、蒙古、缅甸、比利时等国的七百多封信,信上一致赞扬这种疗法的优异效果,要求详细介绍它的经验。
痔瘘是世界各国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我国早就流传着“十人九痔”的话,可见这种病症是很普遍的。所谓痔瘘,就是痔核(疮)和瘘管,都是肛门内外的病症。肛门地方有一段长约四公分的肛管。肛管周围由内外括约肌和提肛肌围绕着。在肛管和直肠相连的地方有条梳状腺,许多静脉管就聚集在梳状腺的上下。当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停滞在这里时,就形成静脉郁血,血管迂曲或扩张,于是胀大起来,就成了痔疮。长在梳状腺上面的叫内痔。内痔开始看不见。它长在肛门里面,只是在大便时出点血;等到严重起来以后,它就在大便时脱出肛门之外,必须用手揉按才能收回到肛门里面去;或者因为血流阻止,痔核越胀越大,即使用手揉按也不能回到肛门里面去,使病人感到非常痛苦。痔核长在梳状腺下面的,叫外痔,它露在肛门外面,一开始就可以看得见。一个人经常坐着不动,大便习惯不好,营养不良,体质衰弱,妇女生育过多或遗传等,都很容易生痔疮。瘘管也是肛门部最多见的慢性外科疾病。最初多半是由于肛门周围受了病毒的侵袭而发生脓肿,破溃后,久不愈合就形成一个管状的伤口,这就叫作瘘管。瘘管最明显的症状是漏脓、漏粪。
痔瘘这种病症,世界各国多是采用手术割治;过去我国西医也一直是采用这种方法。但西医割治痔瘘的手术要受很多限制,如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贫血症以及年老体弱的痔疮病人,都不宜动手术割治,只能采用长期的姑息疗法。即使动了手术,也往往复发,尤其是瘘管的割治手术,甚至造成不是大便不出来,就是肛门控制不住大便的不良后遗症。
采用中医的枯痔疗法和挂线疗法治疗痔瘘,就没有这些弊病。枯痔疗法是使用一种带有强烈腐蚀性、收敛性的中药——“枯痔散”,把它涂在内痔的表面,使痔核很快坏死,干枯和脱落,最后痊愈。这种药是用白砒、白矾、月石、硫黄和雄黄配制成的。它是一种淡黄色粉末状的药物。使用这种药物疗法比西医手术疗法不但方法简便,不易出血,能够减少病人痛苦,而且治好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时,对于兼患有贫血症或高血压以及年老体弱的痔疮病人,都可以用这种枯痔疗法医治。至于中医治疗肛直肠瘘管的挂线疗法,主要是使用一条丝质的带有轻微腐蚀性的药线,贯穿到瘘管中,把瘘管逐渐割开,并把脓水引出来;等脓水除尽,新肌肉便慢慢生长起来。用这种挂线疗法,愈后不会发生大便不出来或肛门控制不住大便的毛病。
用枯痔法和挂线法治疗痔瘘病人是我国古代医学的宝贵遗产。我们祖先对治疗痔瘘这种病症,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关于痔瘘病症发生的原因、症状和治疗,在中国古医书里早就有了详细的记载。如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上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就说明了痔疮发生的原因。又在神农本草经上发现槐实、槐花可疗“五痔”的说法。到了隋朝,巢元方对五痔又有了详细的解释。宋朝窦汉卿并将五痔按形态分为二十五种。及至金、元、明、清等代,更有了进一步的发挥。在治疗方法方面,据已有的文献记载不下一百多种,综合起来约有内治法、针治法、导引法、灸治法、熨治法、薰洗法、外治法、枯痔法、挂线法等九类。但在唐代以前,主要是内治法,就是用吃药来治疗,如吃槐实、槐花等。宋代以后才开始应用外治法,如薰洗法、枯痔法等。而到明代才普遍采用了枯痔法和挂线法,并有了详细的记载。在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上就有古人对用枯痔疗法治疗内痔的详细记载,明代徐春甫的“古今医统”上就有古人对用挂线法治疗瘘管的详细记载。而流传到今天的最普遍也最主要的就是枯痔疗法和挂线疗法。我们今天应用的枯痔疗法,从现有文献上看,是发现在宋朝,挂线疗法发现在明朝。
这种治疗痔瘘的有效方法,只是在解放以后才有了广泛传播的可能。一九五二年十月,在党和政府的团结中西医和发扬祖国医学的政策指导下,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外科学会和重庆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共同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专门讨论了中西医治疗痔瘘的方法。这时,中医师们提出了过去他们从未外传的用枯痔散治疗痔疮,用挂线法治疗瘘管的有效治疗方法。后经原西南卫生部和重庆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研究,便派中医师周济民、蒋厚甫、张荣辉等到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点试用中医治疗内痔和瘘管的方法。不久以后,第七人民医院正式成立了痔瘘科,派外科医师李开泰和陈之寒和中医合作治疗痔瘘。当时这两位西医很不满意,认为自己要学的东西很多,连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时间都不够,哪还有时间来学习“落后”的中医学,这简直是在“开倒车”。他们担心,如果天长日久地这样同中医合作下去,连西医的一套知识和技术也会荒废的。因此他们采取了消极态度,经常跟中医为难,甚至有时连病人也不批准给中医看。但是,他们歧视中医的错误观点,在事实面前慢慢地改变了。一次,来了一个患者,这是患有内痔已三十五年的六十多岁的苏联友人希里索夫。他因为经过西医多次手术疗法都未根治,反而造成严重贫血,所以当他知道中医治疗痔疮的方法以后,便坚决要求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使用中医方法治疗。在他到第七人民医院的时候,血色素只有百分之四十,贫血十分严重,痔核已经有鸭蛋大。当时西医认为病人情况比较严重,除采取长期的姑息疗法外,就只有在输血的情形下,施行手术疗法,但很难保证不再复发。当时病人拒绝再动手术,坚决请求用中医方法治疗。中医便用枯痔法进行治疗,共涂了九次枯痔散,不过十五天,那个长期折磨病人的痔核就完全脱落了。不久,病人愉快地出院了。病人后来给医院写了一封信说:“未作手术,痔疮就消失了,肠子也不脱出。虽然现在身体还弱,但我已能很方便地工作,再也不怕有脱肛的情形。我很愉快和很满意你们有这种疗法。”像希里索夫这样的病人,中医曾连续治好了许多。在一连串的事实面前,西医们轻视中医的思想开始转变,承认了中医是有丰富经验的,开始同中医在一起进行病例的研究和讨论,向中医学习中医治疗痔瘘的方法。从此,这个痔瘘医疗小组开始真正走上了中西医合作的道路。
一九五四年初,四川成都九十多岁的著名中医痔瘘专家黄济川听说重庆医院里设立了中医痔瘘科,而且有他的学生参加治疗,还有西医在学习,他便来到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观看和指导。这位老中医对痔瘘病症的治疗已有六十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在旧社会,他受了封建保守思想的影响,他的重要临床经验和痔瘘有效药物的详细制法,从没有公开传授给别人。这次他在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看到中西医合作治疗痔瘘的良好情形,并受到西医的尊重,他很感动,亲自烧枯痔散给病人上药,指导年青的中西医学习。以后,他回到了成都,在一九五四年的十月终于把自己六十多年来从未外传的治疗痔瘘的秘方和他的临床经验公开了。而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中西医合作的痔瘘小组所采用的治疗痔瘘的方法,就吸取了他的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这个痔瘘小组在重庆一年多的临床中,共治好了二百九十个痔疮患者和三百三十三个瘘管患者,他们的治疗成绩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治疗痔瘘的经验,在卫生部的重视下,重庆痔瘘医疗小组中的两个中医师、两个西医师在一九五四年九月被派到北京来传授经验。一九五四年十月他们在北京中央直属机关第六医院开始了医疗工作。从一九五四年十月到今年九月,他们用枯痔疗法和挂线疗法已经在北京治好了九百多个痔瘘病人。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医治疗痔瘘方法的显著优点和疗效。这种疗效已经被参加学习的西医所承认。中央直属机关第六医院的外科大夫吴静波说:经过这次临床学习,我确实感到中医痔瘘疗法有许多优点,它不但效果显著,能够根治,而且治疗时间短,病人痛苦小,同时操作和设备也都简单,易于推广。特别是它不像西医手术疗法容易产生肛门狭小、肛门失禁等严重后遗症。目前北京许多外科医师都已学会了这一中医治疗痔瘘的方法,并已开始在自己所在的医院中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由于中西医的密切合作,使中医治疗痔瘘的方法获得了新的发展。西医师帮助中医师们提高了治疗方法。例如病历的登记、病理的诊断、手术用具的应用、消毒和观察病情等,都应用了新的医学方法。尤其是在中药枯痔散的改良中,对解决中毒问题已有显著成绩。中药枯痔散中的白砒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药,涂在皮肤上容易发生疼痛和烧伤,有时分量使用稍不恰当,可能发生中毒情形。经过中西医合作研究后,他们在使用枯痔散时,一方面给病人施行奴佛卡因(麻醉剂)静脉注射,减除病人的疼痛。同时为了防止中毒,达到安全简单,容易掌握,经过反复研究,他们改进了枯痔散成分和制作方法。现在他们已初步试用白矾、胆矾、鸦胆子仁合制的枯痔散。这种枯痔散在临床上试用后,疗效还不错,完全可以避免中毒的危险。现正在进一步研究中。在中西医合作后,对瘘管的治疗上,也有了显著的进展。许多比较复杂的瘘管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办法,即一方面施行手术,一方面挂线,疗效更好。
中医治疗痔瘘的方法和经验是非常值得我国医学界重视的,它是世界各国治疗痔瘘病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是我们祖先留传下来的宝贵的医学遗产,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研究和整理提高,使之进一步得到发展。重庆痔瘘医疗小组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成绩,他们在传播中医治疗痔瘘的经验上,和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团结合作,整理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方面,都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范例。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中西医能亲密地团结合作,西医能够虚心学习中医,那么祖国丰富的医学遗产是会得到迅速的发展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