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朝霞映红齐鲁大地——山东肥城、武城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31
第2版(要闻)
专栏:

  朝霞映红齐鲁大地
——山东肥城、武城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纪实
赖林嵩余林
  前些年,山东省肥城市潮泉镇百福图村两名育龄妇女腾出新房来养鸡、养猪,当年就分别收入3000元和5000元。在经济生活改善的同时,她们的计划生育自觉性也提高了。潮泉镇领导由此受到启发:应把计划生育工作同提高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相结合,通过全方位的服务,帮助群众摆脱旧生育观念的束缚。他们因势利导,在百福图村办起了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大院内容丰富:“三生”(生产、生活、生育)服务社引导农民发展养殖和种植业,普及有关的科学知识;开办小工厂,吸收独生子女户入厂工作;为育龄妇女和孩子体检;组织了计划生育文艺宣传队,等等。截至目前,肥城市607个行政村共建成人口文化大院396个、人口文化活动室211个。
  人口文化大院少不了文艺演出队(宣传队),锣鼓一敲,敲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文明、乡里乡亲的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亲密
  一天,武城县张官寺村人口文化大院举行了一台以税费改革为主题、反映村里新人新事新风尚的演出。突然下起雨来,但村民不仅没人退场,反而越聚越多,胜似过节。一个演员年龄加在一起230岁的“四人组合”说唱《夸媳妇》,“好婆婆”夸“好媳妇”,而被夸的媳妇就坐在台下,台上台下相呼应。村民们说,本村人演本村事,演给本村人看,自编、自演、自娱,看得过瘾。
  在肥城市,有的村利用人口文化大院还开展了“老人住正房”活动,倡导老人住好房。潮泉镇的“老人被褥展评”更是一大亮点,各家老人用的被褥挂满了人口文化大院,让大家参观评论。参观者络绎不绝。说是“展评”,并不评奖,但参观者对每个家庭怎样对待老人心中有了数。有个村民说:“不丢脸比什么都强!”孙庄村给60岁以上的村民每月发40元生活补助费,还特意给党龄40年以上的老党员每月增发40元。
  1997年5月15日,百福图村发生了一件新鲜事。阎宪霞、张珍等10名独女户母亲,在人口文化大院的支持下,向泰安市上百万育龄妇女发出《为国分忧,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倡议书,泰安日报在头条刊登了这则消息。肥城市抓住这一契机,深入开展了“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十姐妹积极参加农函大、农民夜校兴办的各种技术培训班,每人掌握了一两门致富技术,家庭人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在孩子教育上,十姐妹舍得投资,为孩子购买了电脑、学习机、电子琴,积极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3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外,7个在镇重点中学或小学上学的孩子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现在,在十姐妹的影响下,肥城市独女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率达39.8%。
  人口文化大院倡导和组织农民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农民富了自己,也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1996年,武城县前庙村人口文化大院建立了良种繁育研究会,请德州市农业局的高级农艺师来讲课,推广棉花良种。一开始,许多人不愿来听,嫌良种贵不愿多种。村里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带头种植,第一年每亩多收入1000元,轰动了全村。这以后,大家争着来听课。有的老人耳背,把凳子挪到了前边;孩子睡了,母亲抱着听。讲到关键处,大家热烈鼓掌。下了课,大家围着农技人员请教、提问。没听清楚的人回到家又去请听懂的人给补课。眼见为实,第二年良种便全面推广了。前庙村人均收入由1996年的2400元提高到2001年的2800元。如今,前庙村有3个科技组:良种繁育小组、养殖小组、农机服务小组。
  走进武城县大于庄,一块“德州市女子农业函授武城分校滕庄镇辅导站”的牌子映入眼帘。据大于庄党支部书记介绍,辅导站是妇联办的,人口文化大院是“借台唱戏”。说是女子农业函授辅导站,男子汉也来学知识。武城县八屯庄一名个体户办了家“植物医院”,作为村人口文化大院的分院。“植物医院”的业务范围包括病虫害防治,测土施肥,农业咨询,供应化肥、农药、种子等。“植物医院”里还有一些科技录像片、科技书,供村民免费观看。
  先进文化一旦被广大群众所掌握,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文化的亲和力可以转化为党心、民心的凝聚力,可以转化为屹立在老百姓心中的丰碑
  武城县辛王庄村本着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的方针,在人口文化大院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村级“110”。辛王庄村的位置既是城乡结合部,又是两县交界处。过去,辛王庄村曾经是个瘫痪村,宅基地被乱抢乱占,生产秩序混乱,提留无人交纳,超计划生育的人多,村里经常失火,有的村民为防盗人畜同住一室。辛王庄村群众迫切盼望扭转社会治安混乱的局面。1998年10月,辛王庄村“110”开通运行。辛王庄村“110”由村民自治,购置了面包车,安装了电话,形成了报警网络。执勤人员共10名,都是从村里选出的志愿者,24小时值班,提供免费服务。一旦发生情况,村民只要一拨电话,几分钟内执勤人员即可到达。
  辛王庄村王玉兰是1947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她告诉我们:“共产党好啊!没有‘110’,我这条老命就没了。”原来,1998年12月她突发心脏病,向“110”求救,执勤人员立即把她送进医院,使她及时得到救治。村民的耕牛和摩托车夜里被盗,也是巡逻人员及时发现找回的。“110”自成立以来,已调解村中民事纠纷三四十起,办理求助116件,维护了良好的生活秩序、正常的生产秩序。群众安全感增强了。
  大于庄村村头有块“功德碑”,是为资助打井者立的。大于庄村水质不好,祖祖辈辈盼水望眼欲穿。村民经常到附近的一所中学去打水,久而久之,也增加了该中学的负担。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决定以人口文化大院为依托,发动大家捐款。村里用捐款打了一眼深井,铺设了水管,又修整了一条200多米的道路,从此结束了牛拉人挑取水的历史。水和路把人心凝聚了起来,水和路把全村引向了兴旺。
  乡亲们说得好:“正气抬头,邪气溜走,没有‘法轮功’,没有偷坑蒙,没有打架斗殴,没有害理伤情。老头唱歌大娘跳,全村到处在欢笑。婆媳关系好,夫妻不再吵,齐奔少生快富路,家家文明又幸福。人人气顺心舒畅,真是一派新气象。这也好,那也好,关键还是党的领导好。”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从拉家常和身边事中道出了他们对党的爱戴,对人口文化大院的欢迎。群众的欢迎和支持成为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