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版权贸易 重塑中国出版格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9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版权贸易 重塑中国出版格局
  本报记者 杨雪梅
  从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到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版权贸易让中国读者和世界其他角落的读者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产品。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上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加快中外版权贸易的步伐,逐步改变目前引进多、输出少的局面,已经急切地摆在中国出版界的面前。
  出版提速需要版权贸易
  版权引进就相当于花钱买速度。从过去的“五年磨一书”到如今“一日出两书”,出版业的提速已是大势所趋,入世之后,国际间的版权贸易将会越来越频繁。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总经理李峰说,原创图书的出版速度不仅受到作者交稿时间的影响,而且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从国外引进已经过市场检验的畅销书,不仅缩短了操作周期,加快了出书速度,而且质量也有保证。目前,版权贸易进行得有声有色的出版社并不在少数。去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发行的《富爸爸,穷爸爸》帮助世图跨入大型出版社的行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更是销售400多万册,给出版社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像清华、电子工业、人民邮电、机械工业等出版社也都是以大量引进电脑图书版权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抢占了市场先机。
  1980年8月,我国与美国签订了合作编译出版
  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协议,这是我国首次以向美方支付咨询费的方式承认版权。此举拉开了版权引进的序幕。1990年,我国的版权引进图书不足千种,而到2000年,这一数字已超过7000。但这个数字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我国500多家出版社中竟有一半从未进行过版权贸易活动。地区间的差距更加明显,全国其他地区的版权引进数不及北京一地,而且版权引进的热点也集中在英语、文学、少儿等畅销类图书。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是“入世”后中国出版界不可忽视的课题。
  要缩小的不仅是贸易逆差
  记者认识的一位旅英印度朋友,对中国的古代哲学非常感兴趣,但在相关的网站和图书连锁店却找不到一本关于《论语》的书。一些在海外的朋友非常想为孩子的汉语教育采购双语书籍,踏破铁鞋却一无所获。
  与7000多项的版权引进相比,2000年我国输出的版权只有630项,二者的差距之大令人深思。中国图书的版权贸易一直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而且输出的多为古籍、绘画书法、中医药类版权,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类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输出的国家也主要局限在东南亚一带华文圈内。
  国家版权局副局长沈仁干认为,在数十年内,中国的版权贸易存在逆差是正常的。我们需要依赖国外的出版资源,来满足国内教学、科研的需求。但要减少这种逆差,不是没有机会。中国能够输出到海外的版权资源是丰富的,只是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海外书业市场,认真分析海外出版商和读者的阅读口味,找到对接的方位。
  输出版权更重要的是展示中国的文化,因此我们要缩小的不是一般意义的贸易逆差。
  文化是出版的根基
  在去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佩雷·维森斯曾说,入世虽然会对一个国家的出版业产生多方的影响,但出版本身是一个有文化偏向的行业,即使外国出版社在当地从事出版活动也要使用当地的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只会得到加强而不是遭到破坏。
  不同的文化有自己运行的轨迹,我们的母亲河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出版提供滋养,版权引进其实只是另一条河流中的元素。人民文学出版社少儿编辑室主任王瑞琴通过《哈利·波特》的版权引进,感触最深的是国内出版社在版权引进的时候,需要客观分析国内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环境,切忌一哄而上。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读者的阅读情趣,只有那些弘扬人类优秀文化同时符合中国读者需求的海外图书,才能克服“漂洋过海水土不服”的毛病,在中国也畅销。
  学然后知不足。将于今年5月召开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将“版权贸易”定为主题。1月26日至28日,200多家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参加了在京召开的国际版权贸易研讨会,为的是提高业内进行版权贸易的总体水平。这是一个好兆头,至少它显示出在入世的大背景下,中国出版界认真学习、积极应对挑战的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