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万事民为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02
第8版(时代风采)
专栏:朝气·锐气·正气

  万事民为先
  周士君
  在山民们自发传唱的苗族山歌中,凝聚着百姓对郑培民深深的爱戴;郑培民离开人世时自发前来送行哀悼的长龙,显示了群众依依难舍的眷恋。作为省委副书记这样的“高官”,为何受到基层群众如此的爱戴呢?这恐怕正是源于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和“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民乐”之“官品”。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写下这样一句处世箴言也许并不难,但坚持付诸行动就不那么容易了。但郑培民却说到做到。时下,有些干部因为作风浮躁,与群众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他们即便是了解民情,也往往“对面说明,心隔千山”,很难与基层百姓作实质上的沟通。可郑培民却不然,他常说:“只有到了最基层的地方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为此,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深入基层调研,用真情和实践,树立起一座为民爱民的丰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郑培民抱定“当干部就是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坚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并力求干实事、求实效。因而,他没被眼花缭乱的奖项所迷惑,不追求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而是钟情于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铺路子。
  作为“高官”,最难经受的是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不少领导干部腐化变质,也往往是从生活中的特殊化开始的。然而,作为高级干部的郑培民,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不在工作和生活中搞特殊化。他爱人不会骑车,每天都要步行40多分钟才能赶到上班的书店,脚板甚至都磨出了泡,按说换个距家近点的单位上班,不算过分吧?可郑培民所做的,只是替爱人多买几双平底布鞋,来安抚一下爱人疲惫的身心。直到郑培民逝世,他的爱人依然是书店的一个普通职工。
  “情浓钱淡,永葆清白。”郑培民说到做到。他为官数十载,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从焦裕禄到孔繁森到郑培民,他们是一面面闪闪发光的镜子,使我们可以省悟;他们是“不忘宗旨,永葆本色”的楷模,成为新时期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