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卓有成效的经济市场化进程——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02
第6版(光辉思想)
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阔步前进

  卓有成效的经济市场化进程
——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
研究所所长李晓西本报记者 马宏伟
  市场取向的改革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改革,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使我国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之一。在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时刻,回顾20多年的光辉历程,分析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成效,给人的将不仅是感慨和豪迈,还有鉴往知来的启迪。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教授。
  李晓西首先回顾了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进程。他说,我国的市场取向改革始于农村。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被给予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日趋活跃,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从1984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主要特点是政府放松了对价格及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分配的管制。到上世纪90年代初,工业消费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现在,即使少数自然垄断产品,政府定价也主要依据市场供求,并邀请社会各界进行听证。从1984年到1986年底,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在理顺政企关系的目标下,开始进行重大调整,主要措施是改国有企业上交利润为缴纳税收。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一阶段,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调放结合”的原则推进价格改革,开始把生产要素纳入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缩小了计划管理特别是指令性计划管理的范围。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改革目标,肯定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国有企业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进行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随后进行了财税、金融、外汇、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人民币保持稳定,并经受住了亚洲金融风波的考验。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继续发展各类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当谈到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成效时,李晓西说,现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调整的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化的成效有了显著体现。首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产品生产主要由市场决定;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由市场形成;要素市场初具规模;市场环境不断完善;等等。其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色。一方面,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第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政府逐步退出了不适宜政府直接介入的领域,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社会保障、就业、失业等方面的职能明显加强。全国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并取得重要成果。同时,全面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1982年以来,我国三次修改宪法,明确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各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地位。我国还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确立了市场规则,规范了市场主体行为,明确了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根据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清理和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附图片)
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营业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