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02
第6版(光辉思想)
专栏: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吕书正
  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继承了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进行长期探索的理论成果,又结合新的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经历了一个反复探索、不断实践、逐步明确的过程。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肯定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时明确表示:“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
  1994年1月起,财税、金融、外汇、投资等以及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改革全面展开,使我们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迈开了一大步。党的十五大以后,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到2000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