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巴西 开放中保持经济稳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9
第7版(国际)
专栏:入世经验谈

  巴西 开放中保持经济稳定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卫中
  巴西于1948年入关,曾经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巴西奇迹”,但也经历了金融危机。巴西的经验是:在经济开放中练好内功,加快改革,健全国家金融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控,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等,构筑一道保障国家经济稳定发展,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安全屏障。
  近一时期,阿根廷经济持续动荡,社会危机加剧。巴西与阿根廷既是邻国,又同为南方共同市场成员,然而,阿根廷社会、经济风波并没有给巴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事实证明,在实施经济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巴西这几年来推行的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对防范金融风险,稳定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94年,巴西实行振兴经济、改革税收等内容的“雷亚尔计划”,加大经济开放的力度,外国产品和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巴西,原来受到政府保护的工业部门、金融部门都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对外贸易出现逆转,经常项目赤字扩大,财政收支不平衡越来越严重。1999年初,巴西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半个多月里本国货币雷亚尔贬值60%。这表明,在经济开放的过程中,巴西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经济波动的直接影响。巴西为增强本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执行以遏止通货膨胀为目标的稳定经济政策,私有化进程取得积极成效,为抗风险打下基础。
  为了克服金融危机,巴西在稳定金融体系、增收节支等方面采取了重要的步骤: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控,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管理,取代了以前的汇率目标管理;将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大证券交易所合并,前者经营公共债券,后者经营股票交易,有力地堵住了金融投机,增强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同时加强了中央银行对市场的干预和调控能力,力求将雷亚尔与美元汇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巴西政府还加大增收节支的力度,努力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为实现初级财政盈余,巴西政府大幅度削减了行政开支和公共投资。为进一步控制债务,2000年5月,巴西实行《财政责任法》,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必须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禁止通过发行公债的方法来弥补财政透支,否则将追究行政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到去年11月,巴西初级财政盈余达466亿雷亚尔,超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402亿雷亚尔的盈余目标。
  在对外开放市场的同时,巴西还努力扩大出口,改善对外收支状况,实现经常项目赤字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目标。在传统市场出口下降的形势下,巴西将中国、印度、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作为未来市场,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其中巴中贸易比去年增加93%。去年巴西获得外贸顺差20亿美元。
  1999年巴西经济并没有因货币贬值而导致高通货膨胀,当年经济增长了1%。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280亿美元。货币大幅贬值一年后,巴西重新走上经济增长之路,2000年巴西经济增长为本地区之首,达到4%。国际投资仍然看好巴西市场,2000年巴西吸引外资达260亿美元,2001年,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巴西外国直接投资仍达到200亿美元,年通货膨胀率为7.4%。
  巴西在开放中保持经济稳定,取得了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值得指出的是,巴西为维持经济稳定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高利率,尽管其利率已经下降,但是负债水平仍然很高,这增加了内债的利息负担。因而,巴西要实现金融市场的真正稳定,还须努力。
  (本报巴西利亚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