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宏大主题的艺术展现——电视片《走进新时代》的艺术特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03
第12版(大地·评论)
专栏:

  宏大主题的艺术展现
  ——电视片《走进新时代》的艺术特色
  阎东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10集大型理论文献电视片《走进新时代》,是一部为党的十六大特别摄制的献礼片。该片全面反映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等方面的建设成就,运用多种风格的电视语言生动表现了“走进新时代”这样一个宏大的政治主题。
  一、在宏观与微观之间
  电视片《走进新时代》的特殊使命给它一个历史空间——“全景式”地展现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走过的历程。鉴于13年来的思想、政策、事件、人物多得难以计数,只有用宏观的方法进行全面概括,才能在有限的电视空间内让观众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而要想感动观众,又必须借助感性的、微观的人和事,所以宏观与微观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统领所有宏观和微观素材的是理论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理论线索的深入和递进成为每一集结构方式的内在驱动力。
  该片的每一集都体现了宏观与微观并重的原则。比如第一集《旗帜新辉》,主要讲述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3年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既有宏观的理论概括,又不乏生动感人的事例,尤其在表现全国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中使用了两个基层的典型事例,强化了主题。再比如第四集《兴国战略》宏观内容是“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开发”,对13年来科学、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同时还有大连一家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生动个案,观众在画面上看到的是几个小学生在进行科技知识的电视直播,生动活泼,过目难忘。
  二、镜像语言的政治内涵
  为了能让观众在画面中感受到13年来中国的变化,摄像师和编导们调动各种技术力量,跑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南疆北国,黄河两岸,长江源头,高楼林立的城市,青山绿水的乡村,这些构成了10集电视片中丰富的镜头语言,大量使用的航拍画面使片子具备大气磅礴的震撼力,稳重舒缓的抒情画面则又让观众在无限的遐想中享受美感。
  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既是中国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对于《走进新时代》这样的电视片来说,也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象征性物象。经过与有关单位的多次协商,摄制组获许拍摄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摄制前反复研究拍摄方案,多次看点,动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让经验丰富的摄影师针对每一次不同的会议和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拍摄。7月1日晚上,摄制组提前来到人民大会堂的房顶上,拍下了天安门、新华门和长安街华灯初放的那一瞬间,为片子增色不少。为了真实表现人民大会堂开党代会的场面,摄制组特别请工作人员在会场挂起沉甸甸的巨型党徽。饱满、充实、宏大的党徽,让党的光辉照耀着镜头的每一寸空间。
  中华世纪坛是中华民族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的象征,新世纪庆典、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等重大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这里还珍藏着一面党旗,它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时候,北京市的4000多名党员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而且它成为中华世纪坛收藏的第一件文物。摄制组怀着崇敬的心情拍摄了这面党旗和中华世纪坛,并把这段动人的故事作为全篇的开头。
  镜像语言的政治内涵是由物象主体决定的,其物象本身就是政治的言说者,正是这些意义丰富的画面深化了主题。
  三、声像资料的历史重构
  《走进新时代》是一种“跨文体”的创作形式,既是政论片,又是抒情化纪录片,每一个镜头都是建立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所以对历史声像资料的使用成为本片一个重要的创作方法。
  该片几乎概括了13年来所有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在发生时就以新闻方式见诸屏幕。当编导重新审视这些声像资料时,自然不能再局限于对事情的再叙述,而是把它们放到一个历史过程里面,尽可能寻找新闻背后的、而且是经过时间过滤的新东西,这就要求创作者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进行重新开掘。摄制组搜寻了数万分钟的资料,对这些资料反复研究,重新组接,力争出新。第二集《伟大创举》的主要内容是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诞生、发展和繁荣,片中大量使用了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在全国调查研究和视察的镜头,同时又以丰富的镜像语言对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后的商品市场情况进行了对比,从而生动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了充分表现中国经济在金融风暴中的强劲势头,创作人员不满足于已有的资料,又在国际新闻资料中寻找到当时反映日本、泰国和美国等国家金融状况的画面资料,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宏观调控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这些声像资料让《走进新时代》表现出凝重的历史感,并借助同名音乐作品的主旋律,每集使用两到三次,有力地表现了新世纪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
  四、传媒时代的叙事角色
  在构成完整的电视片的所有因素中,人物是最重要的。在从20世纪向21世纪迈进的转折点上,人不仅见证了历史,而且创造和改写了历史。要全面反映13年来的建设成就,四个层面的人物是最有发言权的:一是普通百姓,二是当事者,三是专家,四是领导者。该片对这四类人物分别进行了深入采访。
  中国这13年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重大事件,摄制组特意采访了这些重大事件的当事者,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评点了13年来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而13年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最广大的普通民众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实惠,吃、穿、住、行的条件全面改善。摄制组在城市和农村分别采访了十几位最普通的群众,他们都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生活实际出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走进新时代》是一次电视创作上的探索,创作人员尝试的电视语法是创作技巧的外化,编导们的目标是让群众和社会各界满意。如果在广大观众检验之后认为他们用电视技术的力量还原了信息传播中叙事与激情的成分,并让宏大的政治主题闪耀出艺术的灵光,那将是对这次电视行为的最高奖赏。
  (作者为该电视片总编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