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十六大宣传中的一个亮点——评电视特别节目《小康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03
第12版(大地·评论)
专栏:

  十六大宣传中的一个亮点
  ——评电视特别节目《小康中国》
  艾丰
  党的十六大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全国人民关心这次大会,新闻文化界热情地宣传这次大会,都是必然的。在众多的宣传中,有许多出色的报道,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节目推出《小康中国》特别报道,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它抓住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最本质的亮点:从实现“基本小康”到走向“全面小康”。
  新闻报道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善于抓热点、难点。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亮点往往更具魅力。所谓亮点就是新事物的生长点,新变化的显现点。社会的进步总是首先在这些地方冒出尖来。哪怕它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也总是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方向。《小康中国》的开篇即以第一家报道给人一个耀眼的亮点——中国人均GDP年底将超过1000美元。这个亮点,抓住了小康的核心指标,也抓住了全国人民关注的核心问题,切入平实,但是主题重大,报道出来之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
  《小康中国》的另一个特色,是在报道方法上把大亮点和小亮点结合起来。大亮点是“小康”,也可以说是整个报道的主题。大亮点确定之后,他们又把小康的内涵加以分解,按照经济学的概念和群众在生活中的感受,具体化为收入、住房、交通、消费和文化消费等侧面,从中确定具体选题。为获得更多的“原汁原味”的素材,他们又通过各地宣传部门、各省级电视台、多家报纸、群众热线、专家学者,广泛搜寻报道线索,于是才能看到像“蓝领工人开上公务车”、“宁波农民揣上工资卡”、“两工人的账本折射两种生活”、“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小康水平”、“天津140万人告别危漏平房”、“北京搬家公司的一天”等鲜活的报道。一些镜头,让人过目难忘:比如,画在危墙上的“拆”字,成为让天津普通群众最盼望的字眼;比如一身蓝色工装的一汽工人,享受和干部一样的待遇,上下班都开上了捷达车……大背景和小镜头结合,使整个报道浑然一体,高屋建瓴而不空洞,具体实在而不琐碎。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报道在突现亮点的时候,采取了历史的手法,所以它们往往能够起到一种标志性的作用,告诉人们:我们从哪里走来,我们走到了哪里,我们将往哪里走去。《小康中国》的操作方式也体现了新闻宣传形成合力的要求,并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以一个节目为纽带,联合各种媒体,包括30多家电视台,近10家都市报、晚报,还有网站,大家优势互补,协同动作,还是不多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