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村民自治带来山村巨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04
第7版(新鲜经验)
专栏:十三年来

  村民自治带来山村巨变
  本报记者 崔士鑫
  编者按 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村民自治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如一股吹遍神州田野的春风,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山西平定县是李鹏委员长亲自题写片名的普法教学片《四个民主一套车》的拍摄地之一,记者从这里撷取了一个小山村变迁的镜头,作为村民自治带来农村巨变的一个缩影。
  西回村,是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山西平定县的一个偏僻山村。季节已近初冬,记者来到西回村,感受到的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昔日岩石裸露的干石山,而今树木成荫;梯田边行走不便的羊肠小路,变成了宽阔的盘山道;绶带般环绕山腰的引水渠,给连续5年大旱的山村带来了勃勃生机……
  说起村里的变化,群众交口称赞村民自治后新产生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说他们“干实事,顺民心,合民意,老百姓愿意跟着他们干,什么事都能干得成”。
  过去的西回村,作为东回镇的第一大村,村大,人多,心不齐,干群关系紧张,村民上访告状不断,令镇里头痛、县里发愁,加上这里是平定唯一的既无矿产又无水源的地方,西回就成了出了名的“乱村”、“穷村”。直到原在联营煤矿当矿长的田计罗回村任党支部书记,西回村的工作才开始有了起色。
  1998年11月4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次年西回村有了本村历史上第一个村民“直选”的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财小组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构和制度也陆续建立,西回村真正走上了稳定发展之路。
  每年的“七一”前后,是西回村村民代表、全村党员议大事、定工程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村民代表和党员评议村支部和村委会,讨论决定村里的大事。近年来事关全村利益的几件大事:安装闭路电视、寺垴山绿化、整修盘山路、兴办引水工程等,都是在“七一”之际决定下来的,有的还是以7月1日为开工之日。村民们认为,在这个喜庆日子定下的事,一定能干成。
  在西回村的“两委”班子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研究问题,决策事情,必须脱开“我”字,避开“俺”字。村里的村民代表议事会和党员代表议事会,是真正管用的议事机构。村里每干一项事情,都要事先拿到“两议会”上讨论,大家围绕“两委”提出的工程项目或其他大事,把话说在当面,有理讲到明处,“像上法庭审案一样”。比如村里今年要修一个养老院,村民代表首先提出:修好了给谁住?资金从哪儿来?建好后由谁来维护?每个问题、每个环节,村支部、村委会都要认认真真地回答。如果村民代表会通不过,事情就干不成。
  一次,支部和村委会提议,要给当时村里的编织厂上个复合机,生产水泥包装袋,需投资17万元,被村民代表会否决了。后来环保部门要求水泥袋一律要用可降解的环保产品,这个厂子也倒闭了,证明村民代表会的决定是对的。“搞市场经济,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很多,”田计罗颇有感慨,“再像计划经济那会儿,用大喇叭一喊,群众就得给你干,这个办法肯定行不通,必须要集思广益,决策才能少出差错。”
  村民自治是“四个民主一套车”。村支部和村委会不但大事小事与群众商量,村务也及时向村民公开。“现在搞村民自治,干什么事你没有透明度,群众就会有意见。”村委会主任耿树仁深有体会。
  民主议事、村务公开等村民自治的新机制,把干群、党群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西回村靠着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生生把一个人多地少、山多水少的劣势转化成了“优势”。
  村北的寺垴山,6000多亩荒山岩石外露、土层稀薄,绿化难度大。他们从县里请来林业技术人员,搞规划、定规程。村里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群众的支持下,把每年每个劳力承担的义务工、积累工集中起来,统一使用,用村民的话说,叫“集中‘两工’办大事”。施工中难度最大的是整地挖坑,一个整劳力两天才能挖成一个标准的栽植穴,村民们硬是用钢钎打眼、爆破炸坑的办法,按规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讲科学与“啃骨头”相结合,使4300亩荒山一次造林成功,并历经5年大旱不缺苗。而今的西回村,山顶松柏戴帽、山坡干果林缠腰、山底沟川粮田环绕,被称为全省“十大林业精品工程”之一。全村跨进了“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成为全市“农业战线先进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