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一条船 扬帆直向大西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07
第5版(喜迎党的十六大特刊)
专栏:从一说起看巨变

  一条船 扬帆直向大西洋
袁亚平 梁孟伟
10月23日,在舟山普陀区虾峙岛的港湾边,我们见到沙蛟村的周叙成、周伦国时,父子俩正在沙滩上忙碌。他们的背后,静静停泊着许多钢质船。
虾峙镇党委书记刘永艺告诉我们,虾峙岛原来全镇仅几百只小木船,如今已有渔轮千艘。渔民自己投资达27亿元的88艘鱿钓船,眼下正在北太平洋从事远洋作业,其中两艘大型鱿钓船更是远在大西洋。这些钢质渔船主要在国内从事捕捞。还有200多艘船,改行跑运输了,吨位最大的达5000吨。
“哪条船是你家的?”我们指指他身后那些钢质渔船问周伦国。
刘书记笑着说,他的船大多了。原来,周伦国去年与几个老大合股,投资1000万元,造了一艘载重3000吨的大渔轮,取名为“新世纪50号”。去年11月30日出发,50多天后到达西南大西洋作业点,今年7月15日回到舟山。近8个月产值600多万元,获利近200万元。
周伦国指着手中的一张世界地图说,今年10月16日,36名虾峙人又驾着渔轮直赴西南大西洋,大约明年5月初完成那里的作业,然后经南美洲的麦哲伦海峡,再到东太平洋捕捞,估计明年这个时候返回舟山。
84岁的周叙成说,以前哪敢想象这么风光的事。改革开放前,还是木质机帆船。这种船劳动强度挺大的,半小时就要拉次网。又没有先进的仪器,只能在家门口转。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改用钢质小渔船。到1995年,木帆船就全被淘汰了。
“其实,这不仅仅是船的变化,船上的仪器也先进多了。”周伦国说。这10多年间,渔民的通讯工具由发报机到对讲机,现在是“单边达”,在北大西洋时家里也能听见他们的声音。“那定位仪,现在都换成了卫星导航仪。还有鱼探仪,前些年是黑白的,现在都换成了彩色的,不同的鱼群能在彩色鱼探仪上显出不同色彩。”周伦国的话还没有说完,周叙成感叹着插话道:“你们的命真好。”
“不,是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周伦国的回答赢来大家一片赞许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