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共同铲除人类公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07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共同铲除人类公害
本报记者 黄培昭
10月30日至31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和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使馆联袂在上海举行关于国际反恐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展开热烈的讨论。
恐怖一词,最早出自拉丁语“TEPOP”,原意为“惊恐”、“害怕”之意。使用“恐怖”这个词,则可追溯到200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恐怖活动猖獗,国际恐怖主义这一概念被正式提了出来。2001年“9·11”事件震惊全球,各国开始空前高度重视研究恐怖主义,纷纷采取严格措施加以防范和打击。
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敌,堪称人类文明肌体上的毒瘤,但迄今有关什么是恐怖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其外延也纷繁复杂。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多达130种,侧重点各不相同,然而出现频率最高的要素是暴力、政治性、恐惧或恐怖和威胁等。大体可归纳为三类,一是认为任何形式的暴力威胁,无论拥有什么动机或意图,无论是个人或团体,只要伤害或威胁他人的生命、自由、安全或权利,都应视为恐怖主义;二是认为恐怖活动为“引起惊恐的有组织的暴力行动”,但不包括“在外国占领下的人民为解放他们的土地和争取自决权而进行的武装斗争”;第三种观点是将恐怖主义扩大化,这是美国和以色列的观点。
联合国大会于2001年10月专门就恐怖主义问题进行辩论,并于11月21日,由联大第六委员会(法律)一致通过决议,敦促所有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有关规定,采取一切措施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目前,没有哪个国家对反恐持异议,但关键是要制定出一个为大多数人接受的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实际上也是制定出一种新形势下国际政治的游戏规则,防止利用“反恐”而掩盖其真实意图。为此,专家们呼吁,在对恐怖主义的定义上,应由联合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反恐行动也应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反对将反恐扩大化。
一年来,国际反恐合作大大加强,许多国家建立了预警防范、快速反应等行之有效的机制,使恐怖主义势力遭到重创,但恐怖主义非但没有灭绝,目前却明显反弹。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恐怖主义不是一种简单的暴力,而是一系列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各因素,特别是它们与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互动的产物,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悬殊加剧、地区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愚昧无知和种族歧视等因素,都构成了恐怖主义的根源。尤其近期国际上弱势群体状况并无改善,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造成一部分人走上无政府主义的道路,甚至变为恐怖主义发展的土壤。只有建立真正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除恐怖活动赖以滋生的环境,才能对恐怖主义标本兼治。
中国和沙特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地区事务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在对待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上,两国有着相同或相近似的看法,均认为恐怖活动荼毒生灵,戕杀无辜,危害社会安全,破坏地区安定和世界和平,理应坚决予以铲除,同时认为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文明或宗教挂钩。沙特学者认为,伊斯兰教是倡导和弘扬文明的,与恐怖主义相去甚远,其经典《古兰经》就禁止杀人,甚至连自杀都不允许,认为杀人和自杀都是在扼杀整个社会。
打击恐怖主义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斗争,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美国发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争后,反恐形势出现了一些变化,目前许多国家反对美国将下一个军事打击目标锁定在伊拉克上。与会者认为,只要中东问题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反恐形势就会变得愈加复杂。美国对巴以间周而复始的以暴易暴置若罔闻,却将对伊拉克大打出手,其反恐很难得到阿拉伯国家的真心支持。有学者认为,美“倒萨”是为了实验其新的国防战略,已与反恐无关,同时美拿伊开刀也不仅仅是为了除掉萨达姆政权,重要的是为了整合中东,借以推行美新的地区霸权主义,建立符合其战略利益的国际政经新秩序。美主导的反恐对世界政治经济将产生撞击和震荡,影响世界格局板块的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