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先栽梧桐 再引凤凰——寄语新赛季女排联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2
第11版(国际·体育)
专栏:

  先栽梧桐 再引凤凰
  ——寄语新赛季女排联赛
  本报记者 李长云
  2003年“步步高复读机”杯全国女排联赛即将拉开帷幕,虽然新赛季有一系列改革举措,但没有高水平的外援、没有高水平的比赛,中国排球联赛以往的窘境不见得立马就能改观。
  引进外援,提高联赛水平,同时也增加联赛看点,这个计划早已提出,但联赛至今已是第七个年头,外援仍旧寥若晨星。今年的女排联赛中,仅有的一名外援还是去年就进入中国排球联赛的泰国选手申蒙·帕差丽。没见抢眼的外援,倒流失了不少自己的明星,包括张越红在内的多名老国手前往国外俱乐部打球。看来,今年的联赛可能还是热不起来。
  引进外援,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国内联赛的整体水平,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吸引更多企业的注意。这就要求俱乐部建立较完善的运营体系,走真正职业化的路子。但现在的困难是中国的排球联赛开展得还不红火,各俱乐部还没有形成以市场运行为中心的体制。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自然吸引不来高水平的外援。
  在不久前举行的俱乐部联席会议上,有俱乐部老总诉苦说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需要的外援,希望排管中心能统一引进一批外援,由各俱乐部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挑选,但排管中心目前还没有能力满足俱乐部的这个要求。
  外援难觅,各俱乐部只好把眼光放在国内的转会市场上,希望以此弥补球队某些位置上的不足。然而遍览各俱乐部,又有多少球员能够进入转会市场?本赛季只有6名球员转会,市场依然冷清。
  现今,全国的女排球队已由1985年前后鼎盛期的40多支省市队锐减至今日的20几个队。不少省市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基层体校也在逐渐将排球项目砍掉,女子排球的滑坡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造成不少省市失去发展排球项目兴趣的原因显而易见:现在各省市推行的是全运会夺金战略,他们必然要权衡投入产出比,养一支12人的排球队只能获取一枚金牌,而培养一名优秀的田径、游泳队员却可能获得多枚金牌。投入高而产出低的排球项目自然就逐渐“失宠”了。
  女排在地方的“失宠”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体校环节的支撑越来越薄弱,部分队员即使进入省级以上专业队,基本功也不好。在今年6月进行的全国女排优胜赛上,出现了一批十五六岁的队员,这部分队员中,不少人在基本功尚不扎实的情况下过早接受专业训练,场上表现的接传技术很粗糙。“虚”本之木毕竟难成参天大树,年轻运动员中存在的这一现状倘若不及时改观,恐怕中国排球联赛的前景确难令人乐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