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作风正 民心顺 事业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9
第9版(理论)
专栏:

  作风正 民心顺 事业兴
  王哲 来亮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只有作风正,才能民心顺;只有民心顺,才能事业兴。改进干部作风,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就必须做到心为民想,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心为民想”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的根本所在,就是要坚持以民为本,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时时想着人民,事事为了人民,定思路、做工作要时刻把握群众脉搏,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情为民系”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的感情基础,就是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真正与群众心连心,同甘苦,共命运。“权为民用”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要认识到“官”是为群众服务的岗位,“权”是为群众服务的工具,把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作为首要责任,决不能权为己用,以权谋私。“利为民谋”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的核心,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为群众服务上,凡是群众愿意办、需要办的事,都要及时摆上议事日程,并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去办好。
  弘扬实干精神。首先是决策思路要实。只有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做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其次是措施要实。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正确决策得以顺利落实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一项决策出台后,都必须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管理措施与之相配套,并贯穿始终。第三是效果要实。就是所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要有所促进,能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落实“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归根到底是要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通过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一项一项政策的落实,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才能得到具体体现,干部作风才能明显转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会进一步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讲,实干精神是端正作风、凝聚民心、推进事业的关键所在。每一个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都必须有一以贯之抓落实的决心和咬定落实不放松的干劲,通过实干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不忘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和气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艰苦奋斗的传统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代表,广大群众正是通过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看待和评价党和政府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起到表率作用,耐得住艰苦,经得起考验,管得住小节,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艰苦奋斗是端正作风、凝聚民心、推进事业的重要保证,在新的时期只有继续倡导艰苦奋斗作风,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无往而不胜。
  勇于开拓创新。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方面。要做到开拓创新,开动脑筋是前提,熟悉政策是保证,勇于实践是关键。只有真正深入实际,找准影响和妨碍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找出把上级精神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拓创新,还必须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态度。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开拓创新是端正作风、凝聚民心、推进事业的重要环节,每一个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都必须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肯干、想干,又敢干、会干,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事业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