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国际舆论高度评价中共十六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3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舆论高度评价中共十六大
本报曼谷11月12日电 记者孙伟报道:泰国《亚洲日报》今天在第一版发表社论,积极评价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
这篇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论说,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特别强调中国目前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上下了大决心。
社论说,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作出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从中国当前突飞猛进的经济形势和丰硕的经济成果来看,基本上已经成功地按计划走完了两步,即到上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人民生活解决了温饱,并使一大部分人达到了小康水平。接下来就是“三步走”中的第三步,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社论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人民普遍地富裕起来,更是一件极为了不起的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决心以20年的时间,集中全部力量,来达到这个艰巨的目标。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连日来,一些国外媒体继续对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进行了大量报道,认为这次大会意义重大,将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法国《欧洲时报》12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中国新的里程碑》。文章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明确的、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20多年中国变化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创立了新中国,也能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文章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全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全体人民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必将大大增强中共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世界报》、《南德意志报》等全国性报纸近日分别以大量篇幅报道了中共十六大召开的消息。《法兰克福汇报》在题为《中国共产党寻求更广泛的基础》的文章中说,中国共产党希望以一个与时代相适应的指导思想以及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走进全球化的新时代。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
俄罗斯《议会报》、《消息报》、俄通社—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独立电视台等媒体对中共十六大进行了大量报道。《议会报》认为江泽民的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3年来的历史,确定了中国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国际文传电讯社称,中国十几年来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性成果,解决了10多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大量经济发展指标表明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江泽民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次表明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
爱沙尼亚通讯社、《邮差报》、《爱沙尼亚日报》、《爱沙尼亚青年报》、国家电视台等媒体在报道中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肯定,认为由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走出贫困,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报道普遍认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是中国十几年来的重大历史性事件,大会为今后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国及世界的未来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改革开放,领导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马来西亚主要华文报纸连日来以头版和国际版数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中共十六大,高度评价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星洲日报》发表社论说,中共十六大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和高度的现实意义,它将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朝着新方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