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美德特殊关系”质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3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美德特殊关系”质疑
吕鸿
11月11日,访问挪威的德国总理施罗德重申德国将不会参加任何打击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当天,德国国防部长施特鲁克在接受德国新闻电视台采访时说,德国既不需要向美国卑躬屈膝,也不存在与美方进行某种交易的任何理由。
一段时间以来,德美两国在伊拉克问题上舌战不断,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密切关注。从中不免引申出一个话题,昔日总是唯美国是从的联邦德国如今与美国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上周,德国外交部德美合作协调员卡斯藤·德·福伊格特在接受笔者网上采访时将德美关系比喻为“一个家庭中的夫妻关系”,认为美前总统克林顿提出的“美德特殊关系”依然存在。他说,“即使夫妻相互吵架,婚姻中仍存在特殊关系,这是一种伙伴关系,而且是稳定的。德美关系是亲密、信任和友好的。正因为任何一方都知道在一个家庭中的关系越紧密,所以当偶然出现分歧时,双方就感到越痛苦”。
西方政界人士用“夫妻关系”来描述国家关系早已司空见惯,尤其是当两国产生分歧时就更喜欢用“夫妻吵架”加以形容。但问题是,如果吵闹太多,发展到同床异梦,即便双方仍是“夫妻”,这“夫妻”关系还能保持“亲密”和“特殊”吗?
1994年7月,克林顿访德时语出惊人,抛出“美德特殊关系”论,要求德国与美国一起在国际事务中承担“领导责任”。理由是:“冷战”结束后,美国虽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但仍有“力不从心”之时,要维护其在欧洲和世界的霸主地位,仍需要一个能同它分担“领导作用”的伙伴,与其有传统“特殊关系”的英国国力式微,而统一后的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则大为增长,更有资格充当这一角色。克林顿此言一出,舆论随之大呼:“美英特殊关系”要被“美德特殊关系”所取代。
然而,数年之后,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再也无人提及“美德特殊关系”,而“美英特殊关系”不仅频频见诸报端,而且依然时时见诸行动。
德国统一前,联邦德国与美国的关系原是一种“被保护者和保护者”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联邦德国对美国“亦步亦趋”。统一后,特别是德国新一代领导人施罗德1998年执政以来,国际社会开始不时听到德国“独立的声音”。美国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反导条约、气候变化公约和对外贸易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政治和经贸问题上的单边主义,都让德国不敢苟同,双方分歧已不再是“偶然”事件,且扩大到了众多领域。最明显的是德国在美国“倒萨”上坚决说“不”,德前司法部长格梅林甚至将美总统布什策划对伊动武与当年希特勒的行径相提并论,让美国极为恼火,以至于布什未给在大选中获胜连任的施罗德致电祝贺。事实证明,在西方盟国中,只有英国一贯支持美国的行动和政策,“美英特殊关系”可谓“牢不可破”。这不,施罗德当选连任后的第一个出访地就是伦敦,请与美国有着“特殊关系”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布什面前“说情”,以修补德美关系。
有分析指出,美德分歧不断而“美英特殊关系”依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德美英三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导致三方对整个国际秩序的目标不尽相同——美国要维持其主导世界的现有国际秩序,反恐也成了美维护“单极世界”的一种手段,英国则要借美国之力维护其大国地位,而以欧盟代言人面貌出现的德国则谋求国际秩序的“多极化”发展。那么,该怎样给德美关系下定义呢?福伊格特最后道出了一句真话:“德美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我们不想替代英国,而是作为一种补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