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十六大代表讨论报告时表示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4
第1版(要闻)
专栏:

  十六大代表讨论报告时表示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本报北京十一月十三日讯 参加党的十六大的代表在讨论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时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增强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
代表们认为,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论述极其重要,许多代表联系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的现实,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云南团代表丹增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宁夏团代表任启兴说,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用先进文化武装广大人民群众,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西藏团代表德吉措姆深有感触地说,文化是“强力粘合剂”,不仅能将共同地域、共同历史背景、共同社会心理和共同语言的人群联结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而且可以超越地域、风俗、语言的界限,将国内各个民族联结成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没有因政治制度的更迭变迁而被冲断,也没有因经济的变革而被分离,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日益繁荣昌盛,成为凝结各族人民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弘扬、丰富这种民族精神,以凝聚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发奋图强。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新疆团代表唐定邦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越是发展经济,越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持久、大张旗鼓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浙江团代表葛慧君说,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也离不开党。当代青年只有自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在各种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中,明辨是非,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体。人的素质状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天津团代表王静康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青海团代表吴天一说,实现现代化,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必须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增加科技投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江泽民同志报告中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论述,在文化战线的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重庆团代表厉华说,发展先进文化,要求文化事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要看到,智力密集型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深化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伟大的时代呼唤旺盛的创作激情和伟大的作品。来自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战线的代表表示,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从祖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迎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