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农业现代化”不再是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4
第5版(欢庆党的十六大特刊)
专栏:

  “农业现代化”不再是梦
  本报记者 崔士鑫
  “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已有许多年了。其中的农业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前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这次采访了一些来自农村的代表,我深深感到:在不少地方,农业现代化的足音已悄悄临近,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田雄代表来自京郊有名的韩村河村,如今村里的高科技蔬菜园内,长满了荷兰的小黄瓜、希腊的羽衣甘蓝和以色列的樱桃西红柿,大棚内蔬菜的温度、湿度、长势一律用电脑控制。
  就连感觉中遥远落后的西部也开始向农业现代化的大路上迈进。马元良代表来自青海省民和回族土家族自治县马场垣乡团结村,全村580户人家靠农业、畜牧业以及其他副业致富,现有360台手扶拖拉机,60多台农用车,100多辆大卡车、面包车和小轿车,全村有230户人家装上电话,130多户买了手机……
十六大代表、山东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是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创始人。如今在三元朱村,蔬菜大棚集大棚滴灌、模板护墙、电动卷帘、微机控制于一体,蔬菜产量翻了一番,已有100多个国外蔬菜新品种在大棚内种植成功。用现代化方式生产的保健菜,已打入许多大中城市的超级市场。去年年底,三元朱村与几家单位合作,共同创立了集科研、生产、开发于一体的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从国外引进了93个蔬菜新品种进行实验、示范。公司制订了无公害蔬菜技术标准,规范了生产程序和质量检验标准,力争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的著名农业品牌。
来自辽宁丹东市农科院的何晶代表告诉记者:在丹东的农村地区,大棚种植、厂房养殖已经比较普遍,农业现代化所需的农业技术也已成为“抢手货”,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断扩大,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步伐正在悄然加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