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成员国的得与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4
第11版(国际周刊)
专栏:

  成员国的得与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张健雄
  2002年10月9日,欧盟委员会就第五次扩大作出重大决定:批准关于欧盟第五次扩大的战略文件和对13个候选国的评估报告,确定其中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10个候选国,可于年底前结束入盟谈判,并于2004年加入欧盟;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在加速改革的前提下可望在2007年入盟。
  同月24日和25日,欧盟成员国首脑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会议,讨论2006年后欧盟财政预算的安排问题。会议达成的协议规定:新成员国在2006年后分阶段享受欧盟的直接农业补贴;自2007年起,该补贴的总支出将在2006年的水平上每年递增1%。农业开支的上限不包括旨在促进乡村发展的共同农业政策第二支柱。从2004年至2006年,欧盟将拨出230亿欧元作为支持新成员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基金和“团结基金”。欧盟还为这些国家制定了财政补偿机制,以避免它们在入盟后的最初几年成为共同财政的净贡献国。
  这项协议为东扩扫清了最棘手的财政障碍。农业预算一直是欧盟面临的大问题。早在东扩启动前,德、法就在农业开支上龃龉不断。东扩谈判以来,农业补贴更成了成员国之间以及欧盟与候选国之间矛盾的焦点。一方面,农业补贴的主要受益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等要求东扩后获得的补贴一点都不能减少;另一方面,共同财政主要贡献国德国等不愿为农业补贴多摊一分钱;与此同时,申请国又要求入盟后马上享受与老成员国相同的农业补贴。
  目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每年支出仍高达430亿欧元,占欧盟财政支出的45%左右。1999年3月欧盟农业部长理事会决定,在2000年至2006年期间,将欧盟的农业预算冻结在每年405亿欧元以内,并继续减少对谷物、牛肉和奶制品的保障性价格补贴,将最终完全取消价格补贴的期限延长到2006年。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协议,欧盟也要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因此,在谈判中,欧盟竭力限制候选国入盟享有的补贴,采取“老成员老办法,新成员新办法”的方针。而候选国申请入盟的动机就是为了迅速致富,所以坚决不愿接受这种歧视性待遇,使谈判屡陷僵局。
  在入盟候选国中,经济水平最高的斯洛文尼亚、匈牙利与捷克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达欧盟平均水平的60%,波兰和爱沙尼亚达30%,其它国家则都在30%以下。欧盟有限的共同财政来源主要是从各成员国增值税中提取1%。这些候选国均为低收入国家,在现行政策下将都是共同财政的净受益国。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又很大,仅波兰一国的农业人口就超过法、德两国农业人口的总和。它们入盟后,将加剧欧盟农产品生产过剩的矛盾和农业价格支持与结构调整的财政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东扩后的农业预算问题,需3方面作出让步:一是老成员国中农业补贴的净受益国,要在东扩后接受比原来更小的“蛋糕”;二是新成员国,应接受在入盟后的一段时间内待遇上与老成员国有差别;三是老成员国中的财政净贡献国,必须同意扩大后增加其财政摊款。布鲁塞尔首脑会议达成的财政安排协议,正是在这三方面都作出妥协的基础上达成的。从2007年起到2013年,新成员国得到的农业补贴,将从相当于原成员国水平的25%,逐渐增加到与其相同的水平。这个安排最终将实现新老成员国在农业补贴待遇上平等的精神。
  由于这7年里每年农业补贴只增加1%,在新成员国获得的农业补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老成员国中的净受益国获得的农业补贴将不断减少。这体现了法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希腊等国为东扩作出的让步。而且,这些国家的政府都要回过头去说服农民,因为其农民在未来几年里获得的农业津贴会逐年减少。这将是一件头痛的事,尤其对法国来说。在过去的10年里,法国农民已多次以大规模示威和封锁高速公路的方式,表示对削减其农业补贴的抗议。
  另外,在这7年期间,农业预算将从450亿欧元增加到480亿欧元,其中主要是共同财政净摊款国作出的贡献。这些国家有德国、荷兰、英国、瑞典等。它们原本一再强烈主张削减农业补贴,而现在,其农业开支在今后几年内不但不能削减,反要逐年增加。这也是它们为东扩作出的妥协。
  由于这一财政安排,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进程将放慢步伐。虽然欧盟执委会目前还没对改革日程作正式修改,但其原来计划在2006年完全取消农业补贴的改革目标已无实现的可能。但布鲁塞尔协议毕竟使欧盟东扩最终得以实现。从这点来看,无论新老成员国都是赢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