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书记下乡备零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7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书记下乡备零钱
  本报记者 罗盘
  “王书记,又要下乡啦?”每当王书记到县委大院旁的杂货铺兑换零钱时,店主就能一猜一个准。
  王书记名叫王彤宇,是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委书记。这些年,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下乡前必定兑换一些2元、5元或10元不等的零钞。书记下乡为何要备零钱呢?话得从两年前的一件小事说起。
  那时,王彤宇在峪口镇南村下点帮扶。头天晚上在村头韩继栓老汉家吃派饭。饭后,王彤宇拿出一张面值100元的钞票恳切地说:“咱同吃同住,但不能白吃白住。还是按县里的规矩来,吃饭交饭钱。”刘老汉听了,死活不肯收:“您到乡里来为咱办事,哪能收您的钱呢?”见王书记执意要给,老汉又说道:“这大钱咱也找不开。”一句话说得王彤宇脸上火辣辣的。晚上,躺在农家炕上,王彤宇陷入深深的自责:一顿饭2元钱事小,说明自己在思想上对下乡准备不足,难怪有些老百姓说干部下乡是走过场。第二天一早,王彤宇走了十来里山路,赶到一个集镇,一口气换了整整200元零钞,又返回村里交了饭钱。打那以后,王彤宇养成了下乡前在城里就备好零钱的习惯。
  零钱在王彤宇手里还经常派上别的用场。方山地处吕梁山腹地,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山区。1994年前,这个县11.5万农村人口中还有1/3的人处于温饱线以下。近年来,方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农村道路改造和人畜饮水解困两大工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山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王彤宇心里明白,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老区彻底脱贫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王彤宇每到一处,首先看望当地的特困户,并指示民政部门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峪口镇新庄村80岁的王改英老大娘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前年过世,儿子痴傻,孙子辍学,日子过得艰难。王彤宇下乡时得知这一情况后,牢记在心。今年8月的一天,王彤宇专门到商店给两个孩子买了外衣、鞋袜、书包及白面、大米、麻油等物品到王改英家看望,临走时又留下80元钱。从王改英家出来,王彤宇又先后走访了5家贫困户,每家都送了三四十块钱。
  “不光要老老实实交饭钱,还要认认真真办民事。”王彤宇常常这样提醒自己。
  现在方山老百姓多数人缺的不是吃穿,缺的是致富条件和门路。王彤宇在南村蹲点时,随身都要带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下南村人的一件件难事,又一桩桩加以落实。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为村民们办了四件实事:开通2公里长的简易田间路,完成5公里进村路的铺油,改造1000亩中低产田,修筑100米沟坎。南村70多岁老党员薛建亮动情地说:“我活了一大把年纪,但县委书记下乡换零钱、上农家办实事的事还是头一回碰到。”
  书记下乡备零钱的事在方山县不胫而走,感染了广大党员干部。在王彤宇的带领下,方山县党员干部切实关心群众蔚然成风。县委组织部把自身党建工作与下乡帮扶紧密挂钩,规定全体党员干部每年下乡不少于100天,与驻点村共同制定扶贫规划及措施;县委办公室明确提出“群众困难无小事”,向全县公布值班服务热线,并承诺3日内给予解决或答复;县农牧局下乡干部把所包村最突出的问题详尽地列在表上,并附上解决时间和责任人,不但有效密切了干群关系,还有力推动了方山农村经济的发展。今年一入冬,他们就调集了各类优种130吨、地膜30吨、化肥14000多吨,发展经济林13500亩,指导3000户农民做出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圪洞镇农民肖喜贵说:“党员干部常下乡,和老乡们越走越亲,是咱们的贴心人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