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大山的儿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6
第8版(大地·副刊)
专栏:

  大山的儿子
  刘千生
  清凉山深秋的景色是迷人的,不仅是五彩斑斓落英缤纷,另有一种峻拔挺秀的美感。
  站在清凉山南麓的山坡上,望着大峪沟几百座山岭坡洼,王素庭心里酝酿着蓄势待发的冲动。他像一个奉命调防的将官巡查新的防区阵地一样,义无返顾地踏遍了大峪村所在的井陉矿区横涧乡十个村的山川土地。尤其是对大峪这样虽然只有五十二户山民的深山老峪,更给予了特别的倾注。作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的使命感,他不能让一户山民在致富路上掉队。
  王素庭就出生在清凉山北麓山脚下的天户峪村。他是深山老峪的第一个高中毕业生。从1977年3月那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天户峪村党支部的石头屋里面对党旗宣誓时算起,为改变深山旱庄的穷困面貌,他一气就苦干了二十六年,像是在清凉山攀登石阶,步步踏实。
  大山的褶皱是地壳变化的记录。王素庭额头上的皱纹记载着他为乡亲们致富奋斗的足迹和年轮。第一道皱纹的出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身为支书的他开始率先退耕还林还果,实施开发荒山一千亩,山地造林四百亩,引进日本红富士苹果,改造老柿子树……深山林果综合治理工程历时八年,王素庭额头的第一道皱纹已隐约可见了。
  解决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后,王素庭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山里两个更大的难题,是出门就爬坡的“行路难”和“吃水难”。靠天等雨往水窖里扫积雪蓄水的老皇历不能再用了。王素庭扛着镐头,带领乡亲们披星戴月劈山垫沟奋战两个冬春,修通了六千多米的出山公路。紧接着请来井陉矿务局和省水文二队的工程师两次打井,终于在山坡的地层下找到了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矿泉。经王素庭和乡亲们两冬一春的苦干,终于把带着响声的自来矿泉水送到天户峪的每一家农户灶头,创造出了“清泉上山又入户,高山旱庄喜盈门”的新闻。
  水和路两大难题解决以后,王素庭额上的两道皱纹便像两条并行的铁轨似的开始伸长。第三道皱纹来自于操心山村的科技兴农。他从保定请来河北农大专家指导林果栽培的同时,自己业余时间修完了中专和大专的课程,还要求村里四十五岁以下的干部党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都要拿到农广校中专以上文凭。天户峪人学科技用科技的风气,让科技日报来采访的记者深为感动。因为三十五年前她在这一带采访,对天户峪农家洗脸只敢用一茶缸水,洗完不能洒掉还要留作洗衣用的事,还记忆犹新。看到眼下“清泉上山又入户,大红苹果脆又甜”的农家乐图景,这位资深记者夜不能寐,写下了《富从科技来》的长篇通讯。也就在这一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天户峪遭遇特大洪灾后苹果丰收的消息。像在额上的浓发下掩映的皱纹一样,对荣誉王素庭从不张扬。由于他带领群众治山治水致富成就卓著,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百元增加到几千元,从1988年开始,他连续十五年被市、区、镇评选为优秀党员和党代会代表。1990年以后,连续两届被评为市劳模,1995年被评为省劳模。1998年被评为石家庄市“十佳优秀人民公仆”。天户峪村经考察验收也被命名为省市第一批“小康村”。村支书王素庭被评为河北省首届“十杰”青年,省政府为此颁发特别奖。
  接着,井陉矿区委领导又把他选拔到山南边大峪村所在的横涧乡去任乡长兼乡党委副书记。
  王素庭和乡党政一班人不负众望,到任刚一年全乡就退耕还林二千亩,仅大峪村五十二户就造林五百亩。王素庭还把在天户峪试植成功的各种果品枝条接穗嫁接过来,当年就在大峪沟抽芽展叶了。王素庭心里总揣着一幅图画,他带领父老乡亲一心要把清凉山建成“松柏盖顶,果树缠腰,粮菜裹脚”,春看花,夏乘荫,秋摘果,冬赏雪的名山胜境。
  大山总是力量的象征,但是能让荒山秃岭披红挂绿硕果飘香的,正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王素庭他们这样的太行山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