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英雄本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6
第8版(大地·副刊)
专栏:闪光的足迹· 散文特写征文

  英雄本色
  徐保国 汪刚
  他个子不高,身材也不魁梧,平头,方脸,大眼,眸子深处透着善良、诚实,走在大街上,毫不起眼。不介绍,难把英雄二字与他画上等号,知根知底后,你就会肃然起敬。他就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新区财政所副主任、共产党员邱应发。
  不满二十岁时,邱应发两次荣立一等功。一等功可不容易啊,两次就更是难能可贵了,闪闪军功章记载着共和国年轻战士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无比热爱。
  看过电影《雷场上的相思树》这部影片的人,对主人公邱原英勇顽强、机智勇敢的形象一定还有印象,邱原的形象就是根据“孤胆英雄”邱应发的事迹塑造的。
  从战场上凯旋后,党和人民给了邱应发崇高的荣誉。他作为全军英模报告团的主要成员在全军巡回演讲。当时国家主席李先念拉着这位小老乡的手说:“要珍惜自己的荣誉,可不要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啊。”这句话,邱应发铭记在心,也成了他人生新的起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986年,邱应发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新洲区金台镇。展现在他面前的是贫瘠的土地、低矮的瓦房、苦涩的井水。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是躺在功劳册上享受,还是保持英雄本色再写人生辉煌呢?邱应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组织上安排邱应发到金台财政所工作,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又拿出了在战场上攻城夺隘的那股拼劲……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他很快就成了工作上的行家里手。退伍回乡十六年,他经手的农财农税、预算外资金等累计达上千万元,没出一点差错,年年受到区里表彰。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从事基层财政工作过程中,作为农民的儿子,邱应发总是从感情上接近农民,以实际行动帮助农民。1992年10月,他到张店镇财政所工作时,分管农业税收最难的几个村。前任介绍,有一闻名的“困难户”,任凭你说干了嘴,跑断了腿,回答总是两个字:没钱。这一来,有些农户也比着不交。邱应发来到这户人家,他看到的是破旧的房屋、衣衫褴褛的老人、光着脚的小孩,家里的两个主要劳力,都有轻微的痴呆。面对此情此景,邱应发心情沉重,他默默垫上二百四十元钱,替他们交了农业税。两位老人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遇到家里确有困难的,他不光给钱,还多方联系技术资金,积极帮助脱贫致富。付出总有回报,在他分管的四年里,这几个困难村征收农税工作年年名列前茅。
  邱应发的家乡陶山村,地处丘陵,十年九旱,乡亲们要到村外几里远去挑水吃。村里曾打过井,但打到三十多米深还不出水。邱应发退伍回乡,见家乡还是缺水,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和大伙商议:一定要打一口深井,让乡亲们喝上清洁的井水,并带头捐出两千元。在邱应发的资助下,村里终于成功地打了一口深水井,村民们在井沿上刻下了邱应发的名字。看到家乡还不富裕,他又先后捐出两万元帮助村里建起砖瓦厂、建材厂,修了公路和水库。
  战友情,永难忘。有困难,全力帮。一位叫林金芳的战友,在广州打工时突患胸腺瘤,生命垂危,家里一贫如洗,他的妻子不得不卖血来支付住院费。在绝望之中,却意外地接到了邱应发东挪西凑的一万元钱。每每说起这事,林金芳就唏嘘不已:“其实我们并不熟哇,在新兵连里我们只呆了三个月,以后邱应发就上了老山,十多年再未见过面……”江岸区有一位叫官心的战友,上前线不到四天就光荣牺牲了,邱应发打听到他家中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母亲无人照料,就千方百计找到这位老人,送上四千元钱,拉着老人的手说:“我就是您的儿子。”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摸着邱应发的脸,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儿子——这个无数次在梦中深情呼唤的字眼,使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又惊又喜,双目失明的痛苦,晚年丧子的孤寂,都随着这一声凝聚了人世间最情真意切的呼唤,化作无声的泪水,尽情地流淌……对战友和乡亲是这样,对普通群众也是如此。从他工作过的金台、张店到现在的邾城新区,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逢年过节,他买米买油送给困难户;客死异乡的外地人,他拿钱料理后事,并帮助其孤儿寡母返回故乡;急病发作的路人,他送到医院,比家属安排得还周到;村里的校舍成了危房,他取出家里全部存款五千元钱送去……这么多年,邱应发做的好事说不清。
  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邱应发助人慷慨,自己却十分节俭。他家上有老,下有小,妻子下岗,自谋职业摆小摊。这些年他资助贫困户付出了六万多元,有的人不理解,在背后喊他“傻大兵”。
  邱应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市、区党组织的表彰。最近中共武汉市委组织全市五十万共产党员评选全市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十佳优秀共产党员,邱应发名列其中。
  十六载斗转星移,从万人敬仰的战斗英雄到默默无闻的奉献者,邱应发的人生之歌从辉煌壮烈转入平淡从容,在这平淡从容中,饱含着邱应发“报国为民莫等闲”的满腔赤诚,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英雄本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