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志愿服务 迈出国门第一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7
第6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别报道

  志愿服务 迈出国门第一步
本报记者 胡果
  今年5月,从全国千余名咨询、报名者脱颖而出的5名青年志愿者飞赴老挝,开始为期半年的海外志愿服务,成为中国首批走出国门的志愿者。中国志愿服务事业,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五个名额,千人竞争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是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实施的重点工作项目,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派优秀青年志愿者赴国外开展中长期志愿服务,同时按照对等原则引进外国志愿者到国内中西部贫困地区服务。
  今年5月22日,该计划第一个项目老挝项目正式实施,公开招募选派志愿者赴老挝开展为期6个月的中英文教学、计算机培训、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消息一经公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10多天,1000余人报名咨询。报名者来自北京、广东、云南、浙江、陕西等22个省区市,绝大多数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也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职业涉及教师、公务员、新闻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科研技术人员等。为参加面试,深圳某计算机公司的吴先生还推迟了工作合同的续签。
  考核非常严格。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考官团根据报名者的专业学历、工作经历和专业业绩,按照服务岗位的要求,进行了初选、集中面试、现场专业测试、志愿服务综合测试、综合评估层层选拔。深圳的李泓霖、上海的沈晓红、安徽的韩荣庆、河南的李力伟、北京的刘楠脱颖而出,最终入选。
  不拿受助国任何报酬,每月生活补贴几百元
  走出国门,只为奉献。
老挝,并非发达、繁华之所,物质条件相对国内差了许多。按照国际惯例,志愿者不拿受助国任何报酬,只由主办单位提供往返国际旅费、人身保险和基本生活费用。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美元,折合人民币几百元。
  一份苦差,之所以吸引那么多的中国青年,根源于志愿精神的巨大感召。用一位志愿者的话说,“这是一项令人尊敬的事业”。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迄今全国累计有超过1亿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古老中华扎下深根。
  这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中国志愿者走出国门,深入学校、医院、社区,直接为异国普通百姓服务,可以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对于志愿者本身,这也是一次丰富阅历、自我锤炼的宝贵机会,将实现人力资源在更大空间的合理开发。
  明年,将向10个以上国家派遣长期青年志愿者
  向海外派遣青年志愿者,是创新也是突破。它适应了中国青年工作走向国际、服务党政外交工作和国家利益的需要,适应了培养具备国际眼光的一代青年的需要,本身就是共青团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
  中国海外志愿服务的首次尝试,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老挝驻华大使专门在使馆会见入选志愿者;外交部亚洲司的同志为志愿者举办了外事纪律培训和东南亚国际形势报告;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资深记者义务为志愿者进行老挝语强化培训;深圳竹园小学、上海曙光医院、河南邮电学校等志愿者所在单位参照扶贫接力计划的有关政策规定,保留了志愿者服务期间的工作岗位、工资福利待遇。
  中国青年的爱心行动,也受到了受助国的高度评价。首批赴老挝的5名志愿者被安排在万象150医院、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中央青少年发展中心,从事医护、中文教学、计算机培训和英文教学。8月10日,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建国阵线中央主席西沙瓦·乔本潘前往中国青年志愿者驻地,赞扬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勉励他们为进一步加强老中传统友谊、加强两国青年交流作出贡献。
  这仅仅只是起步。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称,团中央将于明年进一步扩大该计划的实施规模,启动缅甸项目等多个项目,向10个以上国家派遣长期志愿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