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扬起民族精神的旗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7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点评

  扬起民族精神的旗帜
仲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的客观反映,是一个民族价值目标、共同理想、思维方式和文化规范的集中体现。一个伟大的历史悠久的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民族,都有一种个性鲜明的拥有较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精神。没有统一意志、远大抱负和高尚品格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可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郑重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提了出来,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当然也是当代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江泽民同志早就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文艺可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实际上,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说到底都不能脱离其赖以生长发育的现实社会,不能脱离所属民族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民族心理。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狂飙突进和五四时代新文化运动的摧枯拉朽,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于无声处听惊雷”,新时期文艺以新锐的胆识和凌厉的气势走在思想解放前列的事实,都一再反复地向人们显示出文艺与民族精神和时代进步交相辉映的内在关联。近些年,有人以写作是个体劳动为口实,把文艺创作与社会责任对立起来,把文艺的审美娱乐功能与认识教育功能对立起来,声称自己的创作不负载任何“外在”的社会职责而是纯粹的自我消遣,他们远离火热现实生活,向壁虚构、闭门造车,或沉浸于一己悲欢,或倾心于杯水风波,或陶醉于欲望的宣泄,或招摇于另类写作,艺术创作成为他们手中的笔墨游戏、宣泄个人欲念和捞取私利的工具。他们在显示与社会格格不入标明自己不随流俗的同时,却陷入了另类的自私、无聊、猥琐、颓废和自欺欺人的恶俗。这种文艺思潮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恶劣影响,严重损害着民族精神,妨碍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代。历史前进的洪流撼人心扉,社会发展的脚步催人奋进。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全体人民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文艺要承担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要少一点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多一点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反映改革建设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讴歌人民群众艰苦卓绝的历史创造精神,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要用更多的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和民族精神、富有深刻的思想蕴涵和艺术魅力的文艺精品,去陶冶公民道德情操、提高大众审美情趣、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丰富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要把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与借鉴人类进步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使之真正成为引导民族精神的火炬、鼓舞人民奋进的号角,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绵延、赓续和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