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岭南文化现代化的探寻——《手记·叩问》对于“文化研究”的价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7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评论

  岭南文化现代化的探寻
  ——《手记·叩问》对于“文化研究”的价值
  张颐武
  《手记·叩问》是二十年来岭南文化发展变化的一个难得的见证,也是以个人的思考穿透时代的文化编年史。作者黄树森乃是这一时段岭南文化发展的重要的表述者,他始终在时代的前沿以其敏感和尖锐的风格鼓动变革,倡导突破,不断地表达和探测在体制转型的进程中新的文化的可能性。在这里,黄树森的文章不断地直击引发时代潮流的热点,以散点的描述和即兴的评点勾勒了时代的图谱。他对于文化的“直觉式”的把握对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树森的文章始终贯穿了一种强烈的“世俗关怀”,对于文化的转型有许多敏锐的见解。他在两个时期的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是“新时期”初期,一个是九十年代之后。在这两个时期,他都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思考方向。
  他在“新时期”初期的许多文章都具有开拓性,这些文章当然应和当时以个人“主体”为中心的文化主流,倡导“个人性”的价值。但黄树森与当时的精英主义的“知识分子”“启蒙”和“引导”大众的中心模式不同,他最先看到了大众文化的活力和可能性,看到了市场化的能量,不断为之提供合法性的阐释。当时多数知识分子并未将“现代化”与“市场化”联系起来,而是倾向于将“个人解放”的宏大叙事绝对化为一种超验之物。黄树森的立场与文化精英普遍对于市场化的矛盾与轻蔑的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提供了一种当时尚未清晰的中国社会变革的方向的预言性的表述,即以经济为主导的,其他社会领域采用不同的速度和方向的模式。这一时期黄树森已经开始关注和分析大众文化的形态,以片断的表达展示了在岭南大众文化兴起时刻的状态,将“现代化”与“市场化”直接勾连起来。有关“香港电视”或“恭喜发财”的讨论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他九十年代之后的文章倡导岭南文化的自觉。将岭南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浪潮联系起来。将岭南文化的地域与历史的“本地性”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后果作了饶有兴味的描述。他一方面强调岭南文化的世俗性的合法性,在“经济文化时代”的表述中显示了对于市场化的文化架构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寻求在走向世界过程中,从一个全球的视野为岭南文化寻找新的生长点和活力。
  黄树森的这本书对于文化研究的启示在于:他始终对于文化现象的解释具有无限的关切和迷恋,能够快速地回应各种文化挑战,同时始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随时代的发展转变自己的阐释策略,又保持始终如一的“世俗关怀”。新世纪的世界和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今天的中国文化研究面对着极其复杂微妙的问题和尖锐的挑战,黄树森工作的那种坚韧和灵活,那种面对问题的敏锐和热情都会有重要的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