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以水养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8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辑点评

  以水养水
  白丁
  怎么,水还要“浇水”呀?没错。道理很简单,水也要养,要呵护。
  国家拿出57亿元的国债资金解决贫困地区5020万人口人畜饮水困难,确实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算算大账,平均10亿元的投入要解决1000万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决心不可谓不大,力度不可谓不强。三年的饮水解困工程,到今年年底就该竣工了,5000多万饮水困难的百姓可以喝上幸福的甜水了。
  可是,偏僻山村的人畜饮水问题不只是一时一世,而是千秋万代的事;而国债投入,再多也毕竟有限。所以,饮水解困工程竣工之后,必须做到“以水养水”,这样贫困人口的饮水才能长治久安。也就是说,国债投入,给贫困的百姓解决了眼前的饮水问题,而贫困百姓未来的饮水问题,就是要依赖这个国债底子自己来解决,做到“以水生水”。
  如此一来,就必须给已有的水“浇水”。如果不“浇水”,那么已有的供水工程就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毁掉,脱了贫的农民很快又会返贫。
  山西绛县解决饮水解困工程管理的办法,让人振奋;而他们的辛勤工作只是全国如火如荼饮水解困工程的一个缩影。从长远看,无论是山西,还是全国其他地方,都要学会给水“浇水”。
  怎么“浇水”呢?核心是要有一套“以水养水”的管理体制,比方,要明晰工程产权,把工程交给百姓自己管理;还要制定合理的水价,老百姓能接受的水价,等等。
  给水“浇水”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各地要因地制宜。但必须遵循一条原则:既要维护供水工程长期运转,又要让百姓得到实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