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香格里拉藏秘干红,如一位养在深闺的少女,云天化集团把她打扮漂亮了,成为一个颇为响亮的品牌,却主动从控股退到参股地位——进退都要有胆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8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香格里拉藏秘干红,如一位养在深闺的少女,云天化集团把她打扮漂亮了,成为一个颇为响亮的品牌,却主动从控股退到参股地位——
进退都要有胆识
  本报记者 彭嘉陵
  香格里拉藏秘干红干白,一种颇具浪漫神秘色彩的酒,一个如今已十分响亮的品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她是由生产化肥的云天化集团投资扶植起来的。
  1999年,香格里拉藏秘干红干白的策划方案出台,云天化一方面看中了她的环保概念:以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原青稞为原料,加上太子雪山的雪水酿造;另一方面,云天化拟进入食品加工行业,并有意将之发展成主业。于是,投资600万元控股,开始打造藏秘干红。三年过去,藏秘名声越来越响,然而,云天化却从今年起开始退出控股地位。这让人颇为不解。
  为求生存必须发展
  其实,云天化主动退出的并不仅仅是这一个企业。也是1999年,云天化曾经投资1亿元,介入并控股大型商业流通企业云南英茂。这是一家云南省在20世纪80年代为搞活烟草、糖酒的流通而成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商贸企业。通过两年多运作,云天化发现英茂所从事的石油、花卉、通信、制药、商务等业务,都是自己不太熟悉的行业。于是,从今年起主动退出来,转让给别人。目前,云天化还占有其中2000万元的股份,从一个控股股东变成小股东。
  应该说,这两个项目都是好项目,而且这几年并不亏损,甚至有较好盈利。为什么云天化选择了退出?
  云天化董事长董华对记者说,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发展并非是资产规模越大越好,关键是能带来效益的这部分资产的比重越大越好。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局部的退出为条件。只有有进有退,才能不断地优化企业的产业、产品和资产结构,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更为有效。
  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出于多元发展战略的考虑,还是出于培育新产业支柱的需要,都会进入一些主业以外的其他产业。还有的企业有了钱就想上项目,见到好的项目就想投资,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精。其实好项目也是相对而言的,并非人人都能做。
  为求发展选择有效退出
  云天化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云南天然气化工厂,1997年改制,成立股份公司并上市,是化肥行业较早上市的一家公司。上市后,在搞好生产经营和原有主业的前提下,开始迈出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促进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步伐:他们以2700万元收购了别人股权,进入玻璃纤维行业,还引进了沙特一家公司的资金,迅速把玻纤做强做大,成为自己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全国三大玻纤基地之一;以5300万元收购了原云南红河州磷肥厂,并以此为切入点,进入了磷化工产业,实现了大氮肥和大磷肥的结合,进而又控股了另一个磷肥企业,使云天化集团的磷复肥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为了弥补科研力量的薄弱,云天化集团还将省级研究机构云南省化工研究院纳入自己麾下。
  通过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加上项目投资所建的几套有机化工装置,云天化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化肥为主业,以有机化工和玻纤新材料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的产业格局。
  离我太远不介入
  云天化集团近年在发展过程中,还通过控股和参股等手段介入过网络、生物、食品、商贸、通讯、证券、金融、房地产等领域。董华告诉记者,介入这些领域的目的,一是获取投资收益,二是分散投资风险,第三个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明天的发展寻求更多的机会,进行必要的项目准备。但并非所有的投资项目都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比如藏秘,进去后发现酒类的生产并不难,关键在营销,而这类营销不是云天化的优势。这样,就只有选择有效退出。通过退出,突出主业,通过退出,保持优质资产的比重,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谋求更大的发展。
  云天化也并非全部退出,而是通过转让股权,把自己从控股地位降到参股的小股东。比如藏秘,云天化帮助其引进了擅长营销的五粮液集团的金六福品牌加入,后者投资3000多万元,成为第一大股东,云天化原有股份不变。借助金六福乃至五粮液的营销渠道,藏秘的营销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云天化来说,从控股转为参股,经营风险小多了,比辛辛苦苦去管自己本不熟悉的行业的生产和营销轻松多了。
  在退出一些产业的同时,云天化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在依托现有主业优势的前提下,实施以肥为主,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向化肥、新材料、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四个产业方向发展,培育新的产品支柱和效益增长点。经过三至五年的发展,使集团四个产业的主要产品做到业内前三名。
  根据这几年云天化扩张的经验教训,董华总结出企业发展应遵循的七大原则:低成本扩张,集约化发展;追求集团效益扩大化;可持续性,发展速度与资产结构相适应;多元发展和产业集中度相统一;有进有退,保持优质资产比重;未雨绸缪,抢占先机;品牌质量制胜。
  对此,董华作了一些解释:离我太远不介入。要做就做到在行业或区域内称雄,做不到就退出来。要进入也是参股性投入,先试探,有把握了再控股,而不应为了求大求多盲目进入,更不能看好了什么项目非要控股。因此,上项目要综合起来分析,不盲目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