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西部基础教育如何攻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20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西部基础教育如何攻坚
  本报记者 王淑军
  目前,我国已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实现“两基”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但仍有15%的地区还未实现这一目标,其中难点主要集中在西部。这意味着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西部将成为全国“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攻坚形势严峻。
  “两基”形势不容乐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发展明显加快,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严重滞后,劳动者素质偏低,大大制约了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在全国已“普九”的县当中,西部地区县仅占28%;而在全国未“普九”的县当中,西部县则占到87%,达391个。总体讲,西部地区尚有25%的人口地区未“普九”,个别省,如贵州甚至高达60%以上,另有7个省区未完成扫盲任务。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以西部省份中较有代表性的云南为例,首先是贫困。目前全省128个县中有102个县的财政不能自给,73个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1005万人,贫困中小学生约160万人。这样大面积和深程度的贫困,给云南全面“普九”带来很大的困难。
  其次,少数民族教育是重点和难点,在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云南世居25个民族中,约有600万少数民族人口不通汉语,在“普九”和扫盲中,14个少数民族用20种文字或拼音扫盲,11个少数民族的14种文字进入民族小学教育,采用双语教学。
  第三,特殊的办学形式制约了教育水平的提高。云南大多地处崇山峻岭,边境线漫长,地广人稀,学校布局分散。2001年,虽经布局调整,全省仍有小学2.1万所,一师一校点多达1.6万个。如此大量的校点,办学条件甚差,师资水平偏低,导致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关键是教育投入问题
  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令西部12省市头痛的莫过于教育投入问题,正如一位省教育厅负责人所说,“怎一个‘钱’字了得。”
  首先是办学设施不足,教育经费缺口大。许多乡甚至还没有初中,部分小学毕业生只能在小学附设初中班就读;已有的初中办学规模普遍较小,伴随初中人口高峰的到来,无法满足“普九”需求。据贵州省测算,“十五”期间要基本实现“普九”,全省将新增60余万名初中生,需新建800所初中,总投资需30亿元。这对于连教师工资都要靠国家和省转移支付的多数西部地区来说,教育投入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其次是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亟待提高,结构性矛盾和代课教师问题突出。在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小学教师局部过剩,初中教师严重不足;城镇教师局部过剩,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短缺;师范院校毕业生难以就业,代课教师增多;学科结构不合理,外语、体育、艺术和计算机教师短缺等现象,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水平亟待提高。
  第三,贫困面大、程度深,广大农民难以承担读书费用。西部未“普九”地区多属贫困地区,农民年均收入不到千元,每年孩子就学所需的书本费、杂费和生活费,对农民是很大的负担,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十分严重。仅广西41个未达标县中,就有28个县的初中辍学率超过3%,最高达12.8%。新疆农牧区中小学生流失率则高达35%。
  第四,“两基”巩固提高任务艰巨,欠债问题不容回避。西部很多“普九”达标县是举债办教育,欠账搞“两基”,巩固提高的任务尚未解决,巨额欠债又给下一步“普九”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如陕西全省“普九”欠账15亿元,主要是欠工程队的账,教学仪器赊账,贷款、借款还账。
  强化政府责任是根本
  举办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事情,打好西部“两基”攻坚战,必须强化政府的责任。中央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将农村义务教育从以乡为主改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共同负责,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了政府主导和统筹的力度,为实现“两基”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中央根据税费改革等新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责、权、利划分,尤其要把实现“两基”从单纯的教育部门行为转变为各级政府的行为;适应新的形势,尽快修订《义务教育法》,以便在操作时有法可依;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形成经常性机制,同时关注“两基”教育经费缺口和历史欠账问题的解决;大力推进实施贫困地区的助学制度;加大发展远程教育、东西部对口支援的力度;对边境线地区的义务教育采取特殊扶持政策。
  在去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后,西部各省份即对“两基”攻坚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目前,西部“两基”攻坚战的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