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警惕婚介陷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20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警惕婚介陷阱
本报记者 毛 磊
曾在婚介广告用语中出现的“秀外慧中”、“苗条肤白”、“文静甜美”等描述女性用语,以及“诚实稳重”、“英俊潇洒”等描述男性用语在辽宁沈阳将一律禁止使用。沈阳市政府婚姻管理办公室今年8月要求婚介广告用语只限刊播征婚者的性别、年龄、身高、职业、学历、婚姻状况等,经济来源及住房情况只能说明有无,不得刊播其他条件及描述性、无界定标准的用语。
一些不法商家将婚介所作为大赚“黑钱”的场所。据了解,非法婚介常存在无证照经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散发虚假广告;借“发展会员”乱收费;甚至以婚姻介绍为名提供色情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其骗人伎俩五花八门:将贫民说成大款;由员工假扮婚托;见面时使出“人间蒸发”等招数;一人扮演多个求偶对象等。
无论是征婚者还是婚介人士,都期待对婚介市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建立起严格的行业规范和处罚制度,这样有助于引导社会形成健康的择偶观念。
面临严重信誉危机
我们在报纸上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一些征婚信息:男士都是英俊潇洒的总裁、经理、有房有车,而女士都是漂亮美丽的年轻小姐,那么这些通过婚姻介绍所发布的广告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婚姻中介不同于其他的中介,如果提供的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征婚者不仅损失了金钱,更在感情上受到伤害,所以婚姻中介市场的诚信显得尤为重要。在各地民政部门以往收到的投诉中,80%是关于虚假广告坑人的事件。夸大、无界定的虚假信息充斥征婚广告已经成为婚介市场低迷的最大症结所在。
这类征婚广告不是“美貌总裁”就是“商业巨子”,不仅个个迷人英俊,还动不动就别墅名车成堆,资产上亿。这些现实生活中属于可遇都难更不可求的主儿,不仅需要广告征婚,而且对应征者没有过多要求,不免让人疑窦丛生。
婚托的手段也无非就是先在媒体上放饵,引鱼上钩,再雇佣几个婚托跟应征者见面,以赚取会费或者见面费,甚至还有“拉客的”在报纸上刊登交友广告。一些稍微正规一点的婚介所也存在对会员资料把关不严的问题,从而给别有用心的人以骗财骗色的机会——不仅存在有妇之夫借婚介所找情人、“二奶”的情况,甚至还出现借征婚谋财害命的。
30岁的女子玟玟揭露了这两年来自己充当婚托骗取别人钱财的黑幕。她已经结婚几年了,孩子和丈夫在老家生活,她是只身来到大都市淘金的。她说:“婚介所的老板告诉我只管和给你介绍的对象见面,然后再把他甩了就行了,就可以得到钱了。我每天就等着传呼来约定地点和陌生人见面,然后再以各种理由或者当时把他拒绝了,或者再见一两次面把他拒绝了,这样下来那些前来‘谈恋爱’人的见面费就白交了,我也就得到了自己的那一份报酬。”
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为何还会屡屡得逞?这与婚介市场的混乱有直接关系。
据悉,目前上海有50万单身贵族,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婚介所,估计至少在25万人左右。大连市目前婚介所已由5年前的14家增至52家,以每家拥有3000名会员计算,全市的征婚大军大约在15万人左右。
逐步规范婚介市场
目前,尚无全国性的婚介机构管理办法出台。多个城市已开始向用词夸张的征婚广告叫“停”,逐步规范婚介市场。
上海市从今年3月开始实施《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办法》,征婚当事人必须带齐身份、职业、学历等证明,到政府公布的40家正规婚姻介绍所办理手续,才能发布合法的征婚广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工商局、计委、公安厅2002年3月联合出台了新的《婚介管理办法》,要求婚介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持合格证上岗。对擅立收费项目和随意提高收费标准等违规行为,有关部门将予以严厉查处直至取缔其营业资格。
根据《广州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合法婚姻介绍机构,应具有至少数十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有不少于60平方米的固定服务场所,拥有3名以上经过培训、取得婚介从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
辽宁大连市率先在全国婚介行业中实行工作人员“实名制”,在媒体上刊登广告,联系人姓名也必须使用真名实姓,不准做虚假广告。接着,大连市又要求各婚介所必须悬挂统一的“婚姻介绍所标识”;所有红娘都要统一穿红马甲上岗,佩戴统一印制的胸牌;每个婚介所都要配备计算机,统一安装管理软件;与征婚者订立婚姻介绍服务合同时,要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此外,大连市还实行了征婚广告代理许可证制度,并加强了对红娘队伍的培训。
7月15日,全国首家婚介行业的自律组织——大连市中山区婚介行业协会宣告成立。协会首次协同民政部门向社会大众公告区内验收合格婚介单位,并代表区内婚介机构再一次向社会大众作出诚信承诺,协会还特别对红娘的管理制定了工作离任会员交接制度和污点记录制度。今后,有问题的婚介机构和红娘将面临被媒体曝光、吊销许可证件,直至被清除出行业队伍的处罚。
树立征婚风险意识
有关社会学家认为,在政府规范婚介行业的同时,应征者也应树立征婚的风险意识,提高对虚假信息的自我判别能力。
一些婚介所负责人吐露“苦衷”,说他们登婚介广告编故事也是“形势所迫”,一些征婚者往往不考虑双方的条件是否合适,他们宁愿照着虚假夸大的婚介广告去找那些虚无缥缈的“富婆”、“美少妇”、“董事长”,而不肯客观理智地依据自身条件寻找人生伴侣,如果不编故事就没几个应征者上门。
虽然这种说法属于狡辩,但也暴露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征婚者抱有正确的心态,他们还会被这些编造的征婚故事所蒙蔽吗?也许正因为不少征婚者存在心理误区,才助长了非法婚介骗人的歪风。
社会学家认为不少征婚者择偶心理不成熟,才屡屡上当受骗。合格的“红娘”应当尽可能排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让他们走出择偶误区,而不是编造故事去刺激、诱惑他们,让他们在误区中陷得更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