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党的十六大报告诞生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21
第1版(要闻)
专栏:

  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诞生记
新华社记者 夏林 张宿堂 孙承斌
  2002年11月8日,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党徽高悬在主席台上,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他洪亮的声音在大会堂里回荡,激起了全体代表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这份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通过无线电波,通过电视荧屏,通过互联网络,从庄严的会场传向全国、全世界,引起举世瞩目,广泛关注。
  历史性的盛会,历史性的报告。这份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是怎么产生的?本社记者在采访中追寻了她的诞生过程。
  十六大报告的起草工作,自始至终都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江泽民同志直接领导下进行
  早在筹备十六大的前期工作中,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党的十六大,将进一步制定党和国家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坚定信心,鼓舞干劲,同心同德地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前进,使社会主义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保持高度稳定和强大生机,使我们党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确保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江泽民同志强调:“开好十六大,关键是要抓住两条,一条是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一条是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作出回答,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只有把这两项工作做好了,才能振奋党心,鼓舞人心。十六大报告就是要完成第二项任务。”
  十六大报告的起草工作,始终都是按照这个要求进行的。
  2001年10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成立十六大报告起草组,由胡锦涛同志任组长。10月26日,起草组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第一次会议。由此,历时一年多的十六大报告起草工作正式开始。
  党的十六大报告,需要对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系统总结,用以指导新的实践;需要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回答,进一步统一思想,继往开来;需要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规划蓝图,明确思路,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些问题的答案,归根到底只能来自广大党员和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只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吸收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的新创造、新经验,才能保证十六大报告反映人民的意愿、体现时代的精神。
  山西、河北、北京、陕西、四川、重庆……从2001年8月到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党的建设、改革发展、西部开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他调查研究的重点。深入企业、农村,来到机关、学校,一次次的调研,一次次的座谈,江泽民同志对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框架和基本思路进行着认真思考。
  根据江泽民同志的意见,早在2001年8月,中央就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了14个课题组,围绕党的建设、我国基本国情、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收入分配等课题展开调研,历时半年。起草期间,胡锦涛同志主持会议,专题听取各课题组的汇报,并进行深入研讨。
  2001年11月8日至22日,起草组分成8个调研组,分赴广东、江苏、上海、黑龙江、甘肃等16个省区市进行调研。为保证调研取得实效,起草组在出发前向16个省区市发出了详细的调研提纲。在天山脚下,在珠江岸边,在浦东新区,在西南边陲,起草组的同志在这些地方共召开80场座谈会,914人次参加。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探讨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起草组还约请中央20多个综合部门和职能部门就一些专题进行了研究,有些重大专题同时请几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研究,以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
  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十六大报告的起草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001年12月,起草组全体会议听取了各调研小组的汇报,集中讨论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讨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会后,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上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对党的事业的发展至关紧要。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先要鲜明地回答这个问题,这就需要确定报告的主题。
  确立十六大报告的主题,就是确立十六大的主题,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在中共天津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上提出,要深刻理解我们党在新世纪肩负的神圣使命;深刻理解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性,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要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牢牢把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努力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在浙江省委常委扩大会上强调,要以良好的学风和作风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六大精神,把传达、贯彻十六大的精神和当前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省委常委和省级领导要带头到全省各地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辅导,使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上来,珍惜浙江的大好形势、发展浙江的大好形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市长陈良宇说,要结合上海实际,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全面体现江泽民同志对上海工作的“四新”要求,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力争早日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要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认真研究和部署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带动长江三角洲发展的工作,要在服务全国上交出更加出色的答卷。一定要坚持走创新之路,特别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努力使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在省委常委扩大会和有1100多人参加的干部大会上指出,必须真正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当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必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紧紧围绕十六大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四川省还就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扎扎实实抓好当前工作作了安排。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报告精神的总体要求就是“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十六大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十六大精神实质,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报告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湖北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掀起学习贯彻的新高潮。
  福建、安徽、海南、重庆、云南、广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南、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江西、湖南、贵州、西藏、青海、陕西等省区市在传达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时,都结合自身的区域优势和战略特点,提出了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认为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成熟;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执政实践上的成熟;党的领导集体实现盛世交替,与历史上几次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重大交替形成鲜明对比,更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新老交替制度化为标志在组织建设上的成熟。这足以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他们表示要通过广泛发动和精心组织,形成强大声势,营造浓厚氛围,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使十六大精神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