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青春常驻九寨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19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青春常驻九寨沟
本报记者 施 芳
九寨沟可是声名远播:有着世界自然遗产的桂冠,被纳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列入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宛若天成、美丽绝伦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如潮的游人。而随着游人的大量涌入,九寨沟是否还能保持美丽的容颜?
  金秋时节,当我们踏上这片神奇土地的时候,这个问题一直在心头萦绕。
  寨民成了管护者,保景、富民得两全
  九寨沟管理局的则仁珠家住九寨沟荷叶寨,世代务农,九寨沟开发后他走出了大山,父亲则当上了景区护林员,妈妈开了个照相点。像则仁珠一样,九寨沟的600多名原住居民纷纷成了景区的工作人员,巡山、打扫卫生、护林防火,除丧失劳动能力的没有一人闲着。
  这些土生土长的工作人员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把九寨沟的一棵草、一滴水、一棵树都视若珍宝。每天,他们在大山中穿行,精心呵护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位游人故意扔下一片废纸,保洁员默默地捡起了废纸。但是,此君又扔下一片废纸,保洁员又捡了起来。如是反复五六次,其他游人气愤难耐,把这位游客送进了派出所。采访中,九寨沟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葛宁看见一个胶卷盒掉进了栈桥,他不假思索地从栈桥上探身下去,把胶卷盒从缝隙中捡了起来。
  工作人员的言行感染着远道而来的游人,在其他景区屡禁不止的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现象在九寨沟已很罕见。
  “不能让原住居民离你而去,而应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之成为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葛宁的一席话使困扰众多自然保护区的“保景”与“富民”难题找到了答案。
  适度开发,科学规划让风景区青春永驻
  近年来,慕名前往九寨沟的中外游客年增长达10万人次。去年,景区游客总量首次突破百万人次。为了化解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大量人为活动之间的矛盾,2001年7月1日起,九寨沟率先实施“限量旅游”策略,即每日进沟游客限制在1.2万人以内,确定沟内每日最佳游人容量为6000人。每天的客流量在网上公布,旅行社据此制订计划,分流游客。去年“十一”黄金周,九寨沟往常人头攒动的场面不见了,让游客发愁的吃饭难、住宿难问题也迎刃而解。今年10月2日,2万多人涌入九寨沟,其中的8000多人被及时分流到附近的神仙池。
  长达60公里的架空式人行栈道也是九寨沟的独创:人在道上走,溪水道下流,千姿百态的植物在道旁自由生长。为了给动物让道,一些路段的栈道抬升了高度。投资4000万元的人行栈道既实现人车分流保障游客安全,又减少了尘埃和游人活动对海子的影响。不时可见的环保垃圾桶、环保厕所和绿色观光车,无不显示出九寨沟管理者强烈的环保理念。
  为进一步增强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科学性与计划性,九寨沟管理局制定了《九寨沟科研项目规划》,并有效治理了泥石流,防治了近千亩森林落叶病,建立了珍稀植物引种园,并坚持水质的定期监测。《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九寨沟风景名胜总体规划》先后通过专家评审,为九寨沟今后20年的保护、开发与旅游发展确定了重点、方向和原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