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与理想牵手——饰演丁雪松创作手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22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创作手记

  与理想牵手
  ——饰演丁雪松创作手记
  伊春德
  上学的第一天,老师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大着胆子说:“当兵!当警察!”
结果,我一不小心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和从前的理想是有缘无分。几次可以穿上军装、制服的机会都因为时间没有排开而失之交臂。直到2002年5月,在宋江波老师召唤下,我加入了电影《走向太阳》的创作。片中我所扮演的人物是杰出的人民音乐家郑律成的夫人丁雪松——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
  本片描写的是在她年青时期于延安的一段铭心刻骨的经历。在那里,她与郑律成相识、相知、相爱、结婚。也是在那里她为自己尔后的外交生涯迈出了第一步。
  我在江波老师的带领下探望丁雪松阿姨,在她的言谈举止间捕捉她当年的影子。可谁也没有料到,我看到那向往已久的军装,就不迫不及待地往身上套。当我把绑腿打好、衣服穿好、军帽戴好时,大家止不住都乐了。原来衣服号码太大,所以看上去很不协调。可我还是喜气洋洋的,不是因为大家夸我绑腿打得好,而是因为我心底那个多年未实现的梦。
  我们踏上了那块革命圣地。看到了那片黄土、那座宝塔、那些朴实的人们。转眼间延安近在咫尺。陕北的腰鼓,很劲道。我在练习时因得意忘形,腿部肌肉拉伤。再也没有见过那种比哭还难看的笑了。闲暇时,我带着姑娘们学唱《延安颂》、《延水谣》给剧组增加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片中雪松在与律成恋爱时,有一段戏是非常难忘的。就在两人卿卿我我时,远处传来豪放的《信天游》,把一对年青人吓跑了。要知道,这可是江波老师精心设计的。你听那歌词:第一次到你家,你呀你不在。你爸爸给了我一呀一烟袋。第二次到你家,你呀你不在。你妈妈给了我两呀两锅盖。第三次到你家,你呀你不在,你家的大黄狗把我咬出来!不得不佩服江波老师的用心良苦,这段歌既点明了当时雪松和律成的关系,又道出了当时延安人的生活氛围,同时又不失诙谐。真是画龙点睛之笔。
  那一天,许多饰演抗日军政大学学生的年青人,面对黄河这条养育我们的母亲河,许下了红色的誓言。看到黄河,我有一个念头:让我的亲人也听一下它的气息。我拨通了家人的电话,几乎是喊:“妈妈,我现在正在壶口瀑布脚下,您听到了吗?”
  从此,雪松和爱人也如黄河之水一样投入抗日热潮。战场上,炮火冲天,我冲在最前面,汽油弹不时在耳畔爆炸。我自己仿佛真的成为了一名铁血战士。也正是在那一刻,我也真正明白,我的理想是来自于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剧组离开延安时,那个唱《信天游》的老汉来宾馆为我们送行。就在车轮转动的一瞬间,他突然敲起了腰鼓,迈着豪放的舞步,不停地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再来陕北呀!他的身影消失在人海中,我看着怀里的大红枣,望着宝塔山、窑洞,眼前的事物被泪水融在一起。我怎么能忘记这个可爱的城市,这些可爱的人啊?在我的理想“实现”的那一天,我要在这里播下一粒种子,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茁壮成长的。
  我要感谢这片黄土地,是它,让我找到我的理想,并与之牵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