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情真意切的光明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26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情真意切的光明颂
朱亚南
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演出的大型歌剧《太阳之歌》以革命历史歌曲《东方红》的诞生和传唱为背景。通过讲述《东方红》词作者李有源的艰难曲折命运和坚贞而纯朴的爱情经历,再现了共产党人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壮举以及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殷殷亲情,深层次地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内涵。从而揭示了一个真理:共产党只有不断地为广大丛书群众谋利益,才会赢得人民的拥护。
  1943年初冬,陕北佳县。一轮朝阳喷薄而出,万丈光焰染红了流霞,染红了群山,染红了远远近近的每一个村落。在这通红通红的天地之间,农民歌手李有源面向东方凝神深思。他伫立塬上,迎着冉冉升起的旭日,长久的酝酿顿然鲜活灵动,全新的意象出现了。他赶回家提笔展纸,写下歌词:“东方红,太阳升……”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歌声,可以称为最富有情感的心声。由李有源创作、经专家加工而成的陕北民歌《东方红》,传唱之久远,影响之深广,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罕有哪一首歌能够与之比肩。这是因为它产生于一个历尽劫难的东方大国,唱出了冲破黑暗奔向光明的亿万民众从心底爆发的真情实感。以“东方红”喻托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其形包容天地,其意纵横古今。
  取材于这首应运出世的千秋绝唱,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创编了大型歌剧《太阳之歌》。此剧以“东方红”的诞生和传唱为支点,演绎了一段劳苦大众热爱共产党的动人故事,“深层次地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幸福而奋斗,贯穿着我们党的全部历史;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则是我们党三代领导一脉相承的思想实质。党的光荣历史有如滚滚东去的长江黄河,每段流程、每朵浪花莫不澎湃着前无古人的豪情,激扬着艰苦卓绝的壮美,为打造艺术精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然而对艺术家来说,成功之道在于立足现实,力求高屋建瓴,究本溯源,力求使历史事态与现实意义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太阳之歌》的题材选择,需要很强的眼力,需要很大的魄力。这种眼力基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理解,这种魄力源于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高度政治责任感。
  《太阳之歌》把当年李有源的生活原型置于近现代中国发生巨变的大势之下,用穿越时空的深邃目光加以审视,用历史验证的价值取向加以判断,用“现在进行时”的艺术理念加以升华,正可谓“小人物大背景,小事件大主题,小切入大呈现。”剧中的李有源和李改花一双恋人的命运,浓缩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一个歌手的心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既以本真本色的生动形象展示于受众,又以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启迪受众。这样丰厚的剧情,应该说是足以撑起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
  重大的题材势必蕴含相应巨大的容量。在这方面,《太阳之歌》是有所开拓、有所突破的。编导紧紧把握“翻身解放”这条主线,着力表现剧中人物生存状态变化及其心路历程;活祭河神,死里逃生;挣脱包办婚姻的桎梏,在延安尽享主人翁的自由与幸福;投入民族解放的战场,跻身于自觉自为的革命战士行列。紧接着,治愈战伤又喜得子嗣的李有源激情迸发,唱出了时代的强音《东方红》。“苦歌”、“情歌”、“欢歌”、“别歌”、“战歌”、“心歌”,场次环环相扣,剧情层层递进,最后高潮凸现,可以说是势之所至,顺理成章。
  战斗歌舞团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于圣地延安,拥有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新世纪曙光的照耀下,他们大力发扬延安精神,确定了“打造精品杰作”的奋进目标。为了写好大型歌剧《太阳之歌》,团领导和主创人员先后6次赴延安及陕北地区体验生活,寻访故里遗踪,博采乡俗民风,广记往事今情,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获了许多有助于优化戏剧情节、深化主题思想的深切感受。《太阳之歌》是为党的十六大献上的一曲情真意切的光明颂。
(附图片)
  《太阳之歌》剧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