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老光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1-28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闪光的足迹·散文特写征文

老光印象
邓汝珍
初识老光,是在去年12月中旬。
一天,我们几个被确定为今年市扶贫工作队的队员,在县里有关同志陪同下到乡里看点。车进乡政府大院,刚停稳,乡党委李书记便迎了上来握手言欢。接着,即转身介绍:“这是村支书老光。”我才发觉,书记身边还有一位个子中等,胡茬花白,笑眯眯,年过花甲的老者。当时我便想,这么老的支书,村里的工作肯定是“一潭死水”。
寒暄几句,我们即前往村里。一路的机耕道,坑坑洼洼。小车在黄泥巴水四溅中颠簸而行。我心里便咯噔着,这路真差,进出太不方便。
走了约十里路,是一小二型水库,远远望去,几百户人家的村子离库坝不远依坡而居。光支书说,那就是他们村子。刚说着,便见三两村干部模样者,从坡下村口迎了上来,“叭叭叭”的鞭炮声连珠般响。
在鞭炮声中,不一会,车便到了村口。下得车来,进一不宽不窄老屋,老光说,这是他的房子,也是平常村支两委开会的地方。屋内有男男女女多人,都显一脸初识的陌生和期待。光支书介绍说:这是村里的干部和党员。
进得屋里,村里的干部便给我们递茶递烟。也许老光早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和顾虑,他先不介绍村情,而是给我们看了一张照片:唐之享副省长前年与老光在村口握手照。老光说:“我们是省里的消防点。省里奖了我们一部三轮摩托,培训了摩托手。我们到乡里到县里开会办事,都是坐摩托去,很方便。”
随即,老光又把我们带到村中央一块上千平方米的空坪。老光说:“我们村人多田少,人平不足六分田。建新房不能再占地,怎么办?今年,我们村支两委下决心进行旧村改造,动员群众拆了村中间四百多间旧房。这样,既可解决新房用地问题,又有利于村子规划布局。”
过了几天,我们便驻进了村里。进村翌日,老光带我们工作队几个人走遍了该村山山水水,实地了解该村村容、村小学状况和农田水利情况。
第三天,老光召集村支两委开会。会上,老光说,现急需对八百米水渠进行三面光、对三千米水渠清淤、对村小学进行维修、架一座水井桥等,需要四万至五万元。但村里没钱,还得请工作队帮忙解决。
好家伙!刚到贵地便将了我们一军。我们就说:“钱,我们以后肯定想办法解决。但这几件事必须在春节前完工,不然,我们就不管了。”老光便说:“行。没按时按质完工,你们找我算账。”
果然,老光跟村干部分工负责,跑东跑西,借钱借物,组织劳力,一直忙到腊月二十九,几件事终于在春节前完了工。
来村子久了,我们跟老光也渐渐熟了,便觉得他不像是个六十有二的老人,而更像是个风风火火的后生和精力充沛的壮年人。若晚上无事,我们也常去老光家看电视、聊聊,也常见村民有事来找老光,老光总是笑眯眯地接待,或说声“对不起”,就急急随村民而去。
后来,我们跟村民也熟了,常到一些村民家里坐坐,拉拉家常,但每次到村民家里,村民都会说起老光,说他是位好支书。说他虽书读得少,但说话办事很有水平很有能力,说他年纪虽大,但脑子想事,尽管村里还穷,却年年总想着为村里群众办实事。有次,我们在村边散步,碰上一老农,他突然拉住我的手说:“我们的光支书是党的好干部。”接着,便如数家珍般数起老光上台后,这几年村里为村民办的实事来:从几里外引来山泉解决村民饮用水、解决村民看有线电视、修建环村路、旧村改造……
扶贫一年,我们跟老光合作共事一年,帮助老光提早实现了他在任上修好通乡里的水泥路、村里的农村电网改造等承诺。今年9月,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专程到村里,拍摄报道了村里为五保户建新房,五保户喜迁新居颂党恩的消息。老光,一个农村基层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已走出山门,印在很多人的心上。
哟,说了这么多,老光到底是谁,差点忘了介绍:老光,姓李,名光祥,湖南省嘉禾县坦坪乡峰塘村支书,县人大代表。不过,大家都喜欢叫他“老光”或“光支书”。
(作者单位:湖南郴州市政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