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阅读
  • 0回复

珍爱我们的历史资源——从南京城建“保护性改造”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01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札记

  珍爱我们的历史资源
——从南京城建“保护性改造”说起
顾兆农
南京市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提出一个概念——保护性改造。
  什么意思?笔者理解,就是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东西,一定要完好地保护起来,并加以开发和利用,再现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让历史成为财富。
  “保护性改造”是相对“破坏性改造”而言的。“破坏性改造”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城一味弃旧图新——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及什物被轻易遗弃;而某些新城却在人为“扮“老——移植古树、建造伪劣仿古建筑等;有些小城也讲大气派——大马路、大广场、大高楼……结果,城市是新了大了,但是,失去了特色与文化。
  前不久,有机会到了欧洲的一些城市。相对中国的不少城市而言,如果只用一个字概括中国与欧洲城市的差异的话,那么,就是人“旧”我“新”。在笔者所去过的那些欧洲的城市中,老建筑、小石块垒成的马路、有轨电车乃至马车等,与现代化的欧洲相安无事,而这些,在国内的一些城市也曾拥有过,然而,却早被淘汰了。人家不仅保留下来了,而且还在发展。在北欧,笔者就看到人家至今还在延伸有轨电车。轨道的间隙,种着草,绿化和交通一举两得。
  回望欧洲之行,看得最多的,还是古城堡、老教堂和博物馆等,多是一些与历史、文化相关的东西。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譬如南京,不仅是六朝古都,它也是中国近代史起迄、结束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历史重镇——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就是在这里签订的,国民党在这里结束在大陆的统治……历史在这个城市有着丰厚的积淀。南京有条颐和路,在这附近,原外国公使馆和名人旧居等多达225处,是南京民国建筑的集中区,其中马歇尔公馆、顾祝同旧居、前苏联公使馆和菲律宾公使馆等均居于此。类似这样的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在南京还有许多。对此,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保护和建设夫子庙传统文化街区、朝天宫六朝风貌区、甘熙故居及门东门西清代民居片区、天王府和原总统府清代及民国建筑风貌区、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以及明城墙风光带等。
  技术、资金和人才等都可以引进,唯独历史无法移植。而历史,是一种资源和财富。把这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既张扬了城市的个性,又保护和继承了历史文化,城市也必然更具独特的魅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