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恢复本来面目——今日硅谷见闻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02
第7版(国际)
专栏:连载

  恢复本来面目
  ——今日硅谷见闻之二
  本报驻美国记者刘爱成
  硅谷心脏帕拉阿尔托市的爱迪生路367号院内,有一极普通的车库。然而,就是从这个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简陋的车库开始,加州北部一个出产杏子和梅子的狭长谷地逐步变成当今高新技术的硅谷。
  1939年1月1日,在这个车库里,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比尔·惠利特和大卫·帕卡德在他们的导师特曼教授的鼓动、资助下,用538美元办起了硅谷第一个科技企业——惠普公司。那年,当他俩第一次为自己的技术产品“音频振荡器”申请专利时,许多人还不知道什么叫“电子”。接着,研发硅二极管、集成电路的仙童半导体公司、施乐公司研究中心、苹果电脑公司等许多高科技公司相继在此发展、繁衍。
  今日站在“惠普”车库前,遇到慕名来访者甚多,其中不乏当地人。问其感想,答曰在硅谷被泡沫淹没的时候,参观这个车库,可以重拾信心,得到更多启迪。毕竟它是硅谷文化和精髓的象征。
  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记者问《硅谷优势》的主编亨利·罗文教授:当今硅谷,优势还在否?答案是肯定的。教授说:“泡沫破裂未必不是件好事,至少它恢复了硅谷的本来面目。许多随之消失的公司,本来就是市场所不需要的。很多网络公司只是那些利欲熏心的风险投资商炒作的结果。”
  罗文认为,硅谷作为一个教育与研究、创新与开发的基地,不适合纯商业炒作。现在许多风险投资商走了,硅谷人更塌实了。目前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许多发明创造每天都在继续,小型的创业公司仍在发展。他们的某些科研项目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投资公司的大量投入,但它们或自强不息,或被大公司收购、兼并,无论如何这些技术和产品对整个硅谷的发展仍十分有益。另一方面,硅谷的创业氛围,不怕失败的精神,扶持或有利于创业公司发展的大环境依然存在。这些都是硅谷的优势所在。应该说,正在恢复本来面目的硅谷,已朝着较为理性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整个硅谷进入了调整期,许多存活下来的大公司,经过或者仍在接受考验,正在调整、兼并、减肥节支,更加脚踏实地面对现实,并寻机发挥自己的优势。
  甲骨文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说,在整个硅谷进入衰退之后,该公司裁减了一些技术业务不太强的人,然后又从那些倒闭的公司或裁下来的人中吸收了一些高素质的人才,而且所付报酬不再像过去那么高,因为现在裁下来的技术人员到处都是。这些技术人员变得非常现实,工资低一点总比没有好。
  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校长谢佐齐博士深有感触地说,在泡沫破灭之后,硅谷确实恢复了本来面目,硅谷人又回到了泡沫出现以前的状态。“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前几年在校老师根本没心思教书,在外面随便找个公司干干就有20万美元的年薪。到我这里来,待遇相差不知多少。要找新教师,更是难上加难。现在不仅老师好找了,在校老师好好教书了,学生也好好念书了。过去学生刚进大学不久,实际根本没读什么书,在一家公司能编点什么程序,年薪就有八九万美元。现在别说这些人,就是档次比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能保住饭碗就不错,年薪也大打折扣。”
  硅谷人,在泡沫破灭中醒悟,面对现实,调整自我,重新从谷底一步步往前走。(本报洛杉矶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