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无悔青春守桥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05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无悔青春守桥兵
  丁振庆李建军张东波
  20年无执勤事故,这是守卫京广铁路大动脉“咽喉”——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武警官兵,刚刚创下的安全纪录。这纪录的背后,维系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宁,也凝聚着一代代守桥官兵的青春、汗水乃至生命……
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是建桥最早、通车量最大的黄河铁路大桥,每天有200列以上的列车从这里通过。担负大桥执勤任务的武警河南总队一支队四中队的官兵知道,他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千斤重担。
  在大桥上执勤的哨兵,人人都有一对“顺风耳”。他们背对铁路眼向前方,从列车通过身后大桥发出的声音,就能辨别出火车的车型、运行是否正常等。他们人人还有一双“千里眼”,面对飞驰而来的列车,瞬间就能洞察出险情……
  1997年5月9日凌晨3时06分,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由南向北驶上大桥。正在北岸执勤的哨兵聂军强、糜海龙突然发现:列车11号车厢的车轮下间或有火花飞出,并伴有异常的“咯噔”声。不好!两位哨兵意识到这是车厢轴断脱轨,如不紧急停车,过桥不远处就是个急转弯,一场重大列车颠覆事故就会发生!危急关头,两位哨兵鸣枪报警,并示意巡道工发出紧急停车信号。
  犹如一条巨龙般的列车穿过大桥缓缓停下,硕大的车头距转弯处不足百米。在场的人们庆幸是战士们的“千里眼”、“顺风耳”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使“钢铁巨龙”化险为夷。
  春去秋来二十载,南来北往的列车以平均每7分钟一列的密度从大桥上通过,大桥安全无事故的记录一天天地延续,2899.54米长的钢桥上也写满了守桥战士动人的故事。那是1998年9月23日下午4时许,一列火车呼啸而至。刚刚下哨走在桥心便道上的班长赵岚忽然发现,前方20多米处的道轨上有一包可疑的不明物体。眼看列车就要上桥,赵岚毫不犹豫地飞身上前,一把拎起装着不明物体的黑色塑料袋,急转身退回安全线内。不料,就在赵岚立足未稳之时,身后轨道上急驶而来的另一列高速列车掀起的强大气流,将猝不及防的他卷起,甩出了十几米远,重重地摔在坚硬的钢轨上……年仅20岁的赵岚为守卫祖国的大桥献出了生命,青春的热血染红了冰凉的钢桥!
  守桥官兵犹如大桥上的钢钉一样,已成为大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在,大桥在!”是他们心中的铮铮誓言。曾被公安部、武警总部命名为“黄河桥心钢铁哨”的四中队桥心哨所,哨楼位于黄河铁路大桥的中心,是一间位于两条铁轨之间、用铁皮和木板构筑的简易房。哨楼两侧与铁轨直线距离不足两米,上半部是哨位,悬吊在空中的下半部是战士起居休息的地方,下面则是波涛汹涌的河面。每当列车隆隆驶来,整个哨楼如同发生5级地震般剧烈摇晃,震耳欲聋的噪音达到80分贝以上。酷暑盛夏,哨楼如同烤箱;三九隆冬,哨所变成冰窖。初到哨所的新战士,夜里耳朵里塞满棉花,再用被子蒙住头,才能勉强入睡……尽管近年来哨楼的防寒防暑和隔音条件有所改善,但在桥心哨上执勤的哨兵,面临的困难仍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武警战士不仅警惕地守卫着大桥,还精心美化着大桥。每当列车驶过,总有个别旅客把空酒瓶、塑料袋、快餐盒等杂物抛出窗外,致使桥下河滩上堆起成片的白色垃圾,桥边两岸环境严重污染。这一切,官兵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中队组织官兵齐动手,到桥上桥下捡垃圾。第一次行动持续了3天,捡来的垃圾装了整整4卡车。从那以后,中队每月安排一天时间清理垃圾,大桥上下河滩两岸环境渐渐好起来。如今的河滩上,你会时常看到觅食、栖息的天鹅、大雁,它们与守桥哨兵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据新华社郑州12月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