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独峪人民的新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08
第6版(社会经纬)
专栏:

  独峪人民的新生活
  山西灵丘青年志愿者扶贫支教队员 郭峰
  计算机、信息网络对于城市的学童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但在晋北山区灵丘县独峪乡的孩子们眼中,却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梦。十月二十二日,扶贫支教队的老师从北京坐长途客车,带来了独峪中学的第一批计算机。正点到达是晚上七点,天下大雨,客车在人称“十八盘”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比平时多用了三个小时。校长带着师生们在离独峪乡三十多公里的路边等候,见支教老师安全到达,所有的人都欢呼雀跃,完全忘记了冷雨中等待的焦急。午夜时分,让独峪中学全体师生翘首以盼的计算机终于顺利到达了它的新家。
  第二天下大雪,气温骤降。晚上,我和几个支教老师正在备课,门外雪地上不知何时聚集起一群学生。打开门,五六个衣着单薄的孩子依次走了进来。我让他们坐在炉火边,孩子们却像有什么心事似的坐立不安。一个学生终于开口说:“老师,我们想看看电脑!”听了这话,我不禁一震,天寒地冻,孩子们为了看一眼新到的计算机,竟然在雪地里久久等待。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带着他们来到计算机室,给他们讲开机、关机,讲上网,讲在计算机上查询各种各样的信息。显然,电脑屏幕上的缤纷世界是他们从未想象过的,现在却如此真切地展现在眼前……
  计算机安装调试完毕后,独峪乡历史上第一个计算机室诞生了。乡长来了,乡亲们来了,乡政府驻地唯一的一家小饭馆的老板也来了。乡长申请当一名计划外学生。餐馆老板请支教老师为他的小店打印菜谱,像城里的饭店一样,客人来了自己点菜。
  我们扶贫支教老师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利用现有设备,最大限度地为当地培训计算机实用人才。这是更有长远意义的工作。我们的目标就是从既无计算机又无人才,逐步发展到设备与人才双到位,留下不走的支教队伍。我们制定了“两步走”的培训方案,首先由支教队员为全校老师讲授计算机使用技能,再由支教队员与学校其他老师共同为全校学生教授计算机课程。我们相信,在志愿者不断传承的接力棒中,信息技术带给人类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一定会在这偏远的山乡里生根发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