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公司+农场+农业工人龙大演绎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09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公司+农场+农业工人
龙大演绎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尹洪东汪冬霖
  龙大集团地处山东胶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速冻蔬菜出口企业,也是我国151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企业总资产13亿元。去年,销售收入14.6亿元;出口量8万多吨,创汇9.3亿美元。其中,速冻蔬菜出口占中国对日出口总量的1/10,粉丝占中国对日出口总量的25%,汤粉占中国对韩出口总量的60%。龙大加工的食品,2/3出口国外。
  “今年是龙大成立以来面临最严峻考验的一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使中国农产品出口普遍遭受打击。面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企业只能积极应对和主动调整。”农民出身的龙大集团董事长宫学斌开门见山地说。
  宫学斌介绍,为应对发达国家大幅提高对中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今年,龙大集团投资200多万元,从美国引进了国际一流的检测设备,由此“武装起来”的规范化的检测中心,能对蔬菜原料中的农药残留、肉类中的兽药残留及食品添加剂严格检测,达标后方准加工、出口。同时,龙大不仅取得了“ISO9002”等国际国内认证,还取得了美国AIB认证,拿到了冷冻蔬菜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成为中国得到该项认证的两家企业之一。
  此外,为从种植源头上遏制农药残留,龙大还大力发展有机蔬菜基地。莱阳市沐浴店镇黄崖底村靠近公路的108亩耕地,从1999年起被龙大租赁,亩租金一年550元。如今已是龙大第三有机农场,并获日本农林水产省认证。
  在甘蓝地里,我们看到52岁的村民董耀臣,正带领27名农民用手捉虫子。而3年前,这种活是不消人工去做的。只需打两遍农药,菜青虫、小菜蛾们便告玩完。董耀臣说:“我们这里种的是有机蔬菜,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和化肥。除草,也全用手拔。田间工具也是专用的,用完后洗净消毒、专门存放。龙大基地公司派两名技术员常驻,日本客户隔三差五到农场查看。”董耀臣原种粮2亩,年收入400来元。而今他不再种地,成了有机农场的“领班”。月薪800元,年底还发2000元的奖金。
  王国立,是莱阳市芦儿港村的蔬菜种植大户,种菜100亩。他指着田里一畦畦的绿菜花和日本大葱说,从今年起他的菜田“加盟”为龙大的“农场”。他与龙大签订的合同中,不仅有收购价格,更有种植要求和标准。他说:“我1996年起大面积种菜,既不按谁的标准办,也不与加工企业签合同。收获时,哪里价高卖哪里。往往是一年赚,一年赔,没个准头。去年,我就赔了4万元。今年有龙大做靠山,收入12万元不成问题。”
  宫学斌认为,在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过去的“公司+农户”模式已经不适应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或养殖的农户,受素质和公司刚性管理缺位的制约,难以保证所产原料的质量。为此,龙大将“公司+农户”改造成为“公司+农场(养殖场)+农业工人”的新模式。农场或养殖场分两种类型,一是紧密型,龙大自己办的,直属直管,雇用农民做工;一是相对松散型,农民大户自主经营、自主雇工,龙大以契约的形式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他说,实践证明,这种新模式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攻克国外“绿色壁垒”的必由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