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0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本报评论员
  12月11日,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周年。加入世贸组织,是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充分证明,党中央的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自加入世贸组织之日起,中国政府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履行对外承诺,做了大量工作。一年来,我国切实加强法制建设,制定、修改了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业领域;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面参与世贸组织的新一轮谈判,并力求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中国所做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世贸组织成员的普遍赞赏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在履行义务的同时,我们也开始享受权利。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领导下,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逐渐显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外商投资掀起新的高潮,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行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经济运行形势明显好于预期,加入世贸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较好地抓住了机遇,经受住了加入世贸初期的考验,没有出现大的负面效应和动荡,使加入世贸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当然,加入世贸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挑战和冲击:部分进口产品增加,对国内产业形成较大压力;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提高,使一些国内企业在与外资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外对我设置的贸易壁垒有增无减,贸易纠纷此起彼伏;现有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涉外经济政策和法律都还不太适应世贸组织规则。随着过渡期的推移,某些问题有可能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形势的关键阶段。能否把加入世贸带来的正面效应发挥到最大限度,把预期的一些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限度,取决于我们能否真正工作到位,应对得当,趋利避害。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要紧紧抓住加入世贸这一契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因为改革、开放、发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不改革,开放是无源之水,难以进行;不开放,改革将行而不远,半途而废。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不改革不开放,中国就谈不上发展。开放是深化改革的动力,改革是扩大开放的条件,开放也是改革,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使经济管理体制逐步与国际规则衔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让对外开放更好地为改革和发展服务。要将开放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从而推进一些难点问题和深层矛盾的解决,并在开放中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引进来”方面,要在加入世贸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推进服务领域开放。通过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改善投资环境,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提高法规和政策透明度。在“走出去”方面,要把实施这一战略作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同时,要利用加入世贸给我国带来的相对稳定、可预见和透明的经贸环境,继续扩大货物和服务贸易,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新的起点,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任务还很艰巨。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我们要坚定信心,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努力开创对外开放工作的新局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