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变化中的第一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周年述评(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0
第1版(要闻)
专栏:

  变化中的第一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周年述评(上)
  本报记者龚雯
  历史的阶段性推进往往是以深层次变化作为开端。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一员,改革开放自此掀开新的一页。而今,一年时光悄然流逝,那些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变化,正在我们身边或隐或显地发生着。
  加入世贸后,中国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仅就一年情况对WTO实际影响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估恐怕为时尚早。但这一年,中国经济社会的良好表现超出人们预期。那么,加入世贸第一年,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中国究竟做了些什么?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和新问题?它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履行承诺:信守规则显成果
  一年来,海内外都在关注:中国是不是在履行承诺?有没有能力兑现全部承诺?
  中国政府对履行承诺是认真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加入WTO后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这一年,国务院近30个部门共清理相关法律文件约2300件,废止和修订的就占到一半。各省市、自治区的十几万件地方性法规也得到清理或废止。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和透明度等5个领域的履行承诺方面,中国都有较大动作,包括大幅下调5300多种商品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降低到12%。在一些重要的服务贸易部门颁布了新的审批外资进入中国的法规和条例。知识产权保护在立法方面基本上符合了WTO有关协议的要求,政府也加大了打假力度。几乎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同步,外经贸部新设了世界贸易组织司、公平贸易局和WTO通报咨询局等3个司局。
  修法改章,机构调整,显示出中国推动“政府入世”的决心。今年,公务员培训热持续升温,很多习惯于发证批文的司长、处长们产生了角色转换的危机感。各部门重新定位,纷纷拿行政审批制度开刀,转变职能,精简繁政。帮助和引导企业按WTO规则行事,正成为政府一项新的“公共产品”。
  不仅如此,中国还加快了垄断性行业的改革。5月,中国电信一分为二,几大综合电信商同台竞技;10月,民航重组尘埃落定,六大集团成为“自主经营”企业。改革,宣告了垄断时代的结束。
  中国的努力,举世共睹,口碑广传。在不久前完成的过渡性审议中,广大WTO成员对中国的表现给予较高评价。新任WTO总干事素帕猜公开指出,中国一年来所做的一切符合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有些省份比规定的时间表提前完成了市场开放的“冲浪”。索尼公司董事长出井伸之说,中国政府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使需要花费时间,也会信守国际规则。
  外资涌入:“先把自己变成狼”
  “狼来了!”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期间,这三个字几乎成了一句流行语。
  现在,随着承诺的兑现,市场的开放,“狼”真的来了。
  进入2002年,跨国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涌入中国,全年利用外资预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很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
  诸多外企兵团争相将其大本营--大中华区总部、亚太总部甚至全球总部移至中国,有眼光的跨国公司也将其研发中心设在中国,摆出有进无退的态势。一大批以IT产业和石化产业为代表的大项目引资流量加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制造基地迁到中国,建立配套产业群。
  其实,最让人眼热心跳的,是外资对服务业的热心投资。在这个最敏感也最亟需发展的领域,外商近一年来的投资热度直线上升。
  以保险业为例,仅2002年春夏之交,就有数家国际大牌保险公司频频“染指”中国保险:中海油与全球第五大上市保险公司荷兰全球寿险成立合资公司;世界第一大再保险公司德国慕尼黑再保险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美国第二大财产保险公司AEC参股华泰保险约22%股份,这是外资保险公司首次大比例参股国内保险业;世界第四大再保险公司安裕再保险正式申请建立中国分公司……
若以外资注入的规模和时速而论,银行业开放可谓迈出跨越性步伐。到2002年上半年,外资银行在华代表处达到233家,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达40多家,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达445亿元。外资也加快了对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的注资入股。
  在分销领域,全球零售业巨头竞相在中国设点布阵,沃尔玛将全球采购中心迁至深圳,在华采购额已达100亿美元。家乐福集中精力进攻中国内地。麦德龙兴冲冲地准备向西部挺进,扬言要在中国开设百家以上店铺。伊藤洋华堂、宜家、万客隆等知名零售商也在继续跑马圈地,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商业上市公司中已有多家流露出并购意向。
  在电信、证券、旅游、运输、中介、公用服务等领域,人们也看到了外资趋于活跃的身影。
  不断进入中国的“狼”威胁到我们了吗?
  据国家信息中心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渐进式的开放政策和国内行业的本土化优势,使得外资对国内相关行业和企业没有形成很大冲击,在规模上和速度上,外资进入都未“洪水决堤”。相反,外资的涌入进一步加强了国内行业固本强基的动力。在合作与竞争中,一批国内信息技术企业成长壮大起来,比如,波导、科健、熊猫、TCL、首信等国产品牌手机生产销售增长迅猛,改变了手机市场被洋品牌垄断的状况。在服务业,这一年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较量中竞相提升服务水平,更新产品供给。国内银行千方百计推出新的金融服务品种。电信业尝试打破“一统天下”的高度垄断,形成几大电信集团。零售业的千帆竞渡使行业发展日趋多元化,大卖场、标准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等齐头并进,大大丰富了市场格局。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这样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外资流入:“先把自己变成狼!”跨国投资是什么?你用弱者的眼光去看,它是一只狼;你用强者的眼光去看,它顶多是个竞争对手;你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它或许是很好的战略合作伙伴,与你从磨合到融合,一同营造双赢或多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