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0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贯彻十六大精神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
  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13年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实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课题,一代人必然会形成一代人的思想理论成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党的事业代代相传的必然。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世情方面:尽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未变,但出现了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在国情方面: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在党情方面:党员队伍和领导干部队伍中,改革开放期间入党的同志大量增加,在党的十六大代表中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党员占97.5%,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入党的占32%。国内外的新变化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使我们党积累了新的丰富的经验,迫切要求我们加以理论总结和提升。十六大集中概括了十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并指出,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这一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13年来不断变化的形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党在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等带有全局性的十二大关系。并把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作为建党80周年历史启示的第一条。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十五大报告从九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并且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并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些论述,都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丰富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依然是我们长期的中心任务。同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标志。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提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和增强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出要把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强调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指出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提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国际社会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共赢、共存的方向发展。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管建设和发展的政治方向、政治保障的,是立国之本。并且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提出我们有最大的诚意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开展对话,进行和平统一谈判,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且就对台关系提出了八项主张。十六大报告又强调,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提出到十六大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体现了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和其他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逻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些论述,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就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又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探索“三大规律”所形成的新的认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阐述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问题。十六大报告指出,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我们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问题。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的问题。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必须进一步解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使党的建设始终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执笔:周锦尉刘世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