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科研杜绝盲人摸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2-10
第10版(科技)
专栏:

  科研杜绝盲人摸象
本报记者任建民
如果摸象的盲人互相交流一下信息,他们就不会得出大象是绳子或柱子之类的结论。今天,怎样把花大力气积累起来的科学数据充分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成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有关部门曾对青藏高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调查、探测,取得了大量科学数据,但因为缺乏数据共享,谁也没有对青藏高原形成完整的认识。而一些国外学者利用资金优势,与我国不同单位分别开展合作,掌握了全面的科学数据,以致在有关青藏高原的国际学术舞台上,国外学者反而更有发言权。
  日前,我国科学界权威人士会聚北京,举行香山科学会议,为改变这样的尴尬局面建言献策。
  数据共享是国际潮流
  科学数据一般指科技活动产生的原始基础数据及由此加工而成的数据信息库。科学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世界气候框架公约的谈判过程,就是围绕经济利益而展开的有关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的激烈斗争,各国只有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才能赢得主动权。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近30年积累的科学数据量已经超过了过去5000年的总和。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科学数据的传播和交换向标准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变,使得以开放与共享为核心的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应运而生。
  美国从1990年开始建设分布式科学数据中心群,对公益性科学数据实行“完全与开放”的共享政策,科学数据高效使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数据共享10年间,美国平均年经济增长率后5年比前5年增长了1.1%,其中0.5%应归功于数据共享。
  英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此外,国际科学数据组织还构建了世界天气监测网、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国际灾害信息资源网络和国际海洋资料交换系统等,初步形成了全球数据共享体系。
  我国专业数据库多达五千
  近20年来,我国投入巨资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气象、海洋、水文、环境、地震调查和观测,积累了海量科学数据,先后建设了5000多个科学数据库。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经费中,约有30%—50%用于获取科学数据。“九五”期间,国家在资源环境领域直接投入探测、调查的费用就不低于200亿元。
  但是,我国科学数据难以共享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国家投资的浪费。类似本文开头提到的关于青藏高原科学数据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气象基本要素观测涉及气象、水利、海洋、航空、农业、环保、电力和军事等部门,各种业务职能不同、规模不等、规范标准各异的全国性气象观测站星罗棋布;再如,不同部门在同一地区布设内容雷同的观测监测站;一些地质勘控单位为同一勘探目的在咫尺相邻的地方重复打钻。同时,科学数据分别保存在众多部门、单位和专家手中,由于缺少共享技术平台,没有数据交换规范,流通渠道不畅,分散、失落现象严重。科学数据本来属于国家,但有些部门对外开展有偿服务,使购买者有限的科研经费难以发挥最大效用。部分数据价格过高,迫使使用者重复采集。
  国家整体推动时机成熟
  近年来,国家信息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科学数据共享得到重视。
  1999年,科技部启动了一批急需的科技基础数据库建设。2000年,科技部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调研组,提出10年内建成我国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体系。2001年,中国气象局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启动了气象数据共享试点,开展气象数据共享服务;2002年,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测绘、地震、水文水资源、林业、农业等也启动了数据共享试点。国家测绘局已无偿向30多个部委和省政府以及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专家提供基础地理数据服务。
  今年6月,科技部在《关于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的意见》中,向国务院提出了“近期启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建议。
  与此同时,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网、教育科研网、金桥网、中国公用互联网和新一代的宽带网等网络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为数据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数据库和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等一系列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形式也将向可视化、多维空间和动态变化显示的方向发展。
  从国家层次整体推动科学数据共享,全面启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时机已经成熟。
数据共享工程箭在弦上
  11月28日,由徐冠华、孙鸿烈、孙枢、程津
  培等院士和秦大河、张先恩研究员发起申请,“中国科学数据共享”香山科学会议召开。
  科学界和科技管理部门反响热烈,参加会议的有各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和国务院信息办、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委、陕西省科技厅等相关科技管理部门的主管领导。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也派人参加。
  与会人士认为,我国现有的海量科学数据主要靠国家投入,是一种全民共同所有的资源。“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纳税人有理由共同享用所获取的数据资源,数据拥有者必须让科学数据进入公众领域,为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服务。
  通过科学数据共享,可以把社会各阶层都带进信息社会,让每一位公民有机会在“数据—信息—知识—理论—决策—效益”各个环节上发挥才华,让科学数据在流动和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学、应用和科普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民科学素质,而且有利于国家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
  与会专家呼吁,科学数据共享应作为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协调力量、共同推进;要尽快起草相关管理条例,规范相关数据资料的管理。科学数据共享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应抓紧组织实施落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